•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

    “不可。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

    子于郑国,栋也。

    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

    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

    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

    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

    子皮曰:“善哉!

    虎不敏。

    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我,小人也。

    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

    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

    微子之言,吾不知也。

    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

    ’今而后知不足。

    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

    ”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

    ”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

    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

    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

    右尹子革夕,王见之。

    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

    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 对曰:“与君王哉!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齐,王舅也;

    晋及鲁、卫,王母弟也。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

    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

    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 对曰:“与君王哉!

    周不爱鼎,郑敢爱田?

    ”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

    诸侯其畏我乎?

    ”对曰:“畏君王哉!

    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

    ”王入视之。

    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

    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

    ”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 王出,复语。

    左史倚相趋过。

    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

    臣问其诗而不知也;

    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 王曰:“子能乎?

    ”对曰:“能。

    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

    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

    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

    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

    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徧 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

    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

    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

    《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

    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

    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

    汉东之国,随为大。

    随张,必弃小国。

    小国离,楚之利也。

    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

    ”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

    ”斗伯比曰:“以为后图。

    少师得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

    随侯将许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

    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

    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

    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上思利民,忠也;

    祝史正辞,信也。

    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

    ”对曰:“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

    ’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

    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

    ’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

    ’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

    所谓馨香,无谗慝也。

    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

    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

    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 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

    ”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对曰:“恃先王之命。

    昔周公、 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 孙无相害也!

    ’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 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 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是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 九年,而弃命废职?

    其若先君何?

    君必不然。

    ’恃此而不恐。

    ”齐侯乃还。

  •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

    ”对曰:“不和。

    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

    曰:‘必报仇,宁事戎狄。

    ’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

    曰:‘必报德,有死无二。

    ’以此不和。

    ”秦伯曰:“国谓君何?

    ”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

    君子恕,以为必归。

    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

    ’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

    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

    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

    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秦伯曰:“是吾心也。

    ”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 秋七月,公会齐侯、郑伯伐许。

    庚辰,傅于许。

    颍考叔取郑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颠。

    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

    ”郑师毕登。

    壬午,遂入许。

    许庄公奔卫。

    齐侯以许让公。

    公曰:“君谓许不共,故从君讨之。

    许既伏其罪矣。

    虽君有命,寡人弗敢与闻。

    ”乃与郑人。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许东偏,曰:“天祸许国,鬼神实不逞于许君,而假手于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许自为功乎?

    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其况能久有许乎?

    吾子其奉许叔以抚柔此民也,吾将使获也佐吾子。

    若寡人得没于地,天其以礼悔祸于许,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唯我郑国之有请谒焉,如旧昏媾,其能降以相从也。

    无滋他族实逼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吾子孙其覆亡之不暇,而况能禋祀许乎?

    寡人之使吾子处此,不惟许国之为,亦聊以固吾圉也。

    ”乃使公孙获处许西偏,曰:“凡而器用财贿,无置于许。

    我死,乃亟去之!

    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孙日失其序。

    夫许,大岳之胤也。

    天而既厌周德矣,吾其能与许争乎?

    ”君子谓郑庄公“于是乎有礼。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可谓知礼矣。

    ”(序民人 一作:序人民)

  •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

    若越既改,吾又何求?

    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

    ”申胥谏曰:“不可许也。

    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

    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

    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

    越曾足以为大虞乎?

    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

    ”乃许之成。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

    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

    以盟为无益乎?

    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

    ”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

    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