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 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 景阳钟动宫莺转,露凉金殿。

    轻飙吹起琼花绽,玉叶如剪。

    晚来高阁上,珠帘卷,见坠香千片。

    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

  •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 杭苇岸才登,行入乱峰层碧。

    十里平沙浅渚,又渡头人立。

    笋将摇梦上轻舟,舟尾浪花湿。

    恰好乌篷小小,载一肩秋色。

  •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湘水经东安县东,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云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绿萝倒影。

    湘水自分漓水下。

    曲曲潺湲,千里飞哀泻。

    冰玉半湾尘不惹,停凝欲挽东流驾。

    百尺危崖谁羽化。

    一捻残香,拈插莓苔隙。

    忆自寻香人去也,寒原夕阳烧悲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