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

    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

    ”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

    王明,并受其福。

    ”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 原夫箫干之所生兮,于江南之丘墟。

    洞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疏。

    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诚可悲乎其不安也。

    弥望傥莽,联延旷荡,又足乐乎其敞闲也。

    托身躯于后土兮,经万载而不迁。

    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苍色之润坚。

    感阴阳之变化兮,附性命乎皇天。

    翔风萧萧而径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

    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礚礚而澍渊。

    朝露清冷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

    孤雌寡鹤,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颠。

    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玄猿悲啸,搜索乎其间。

    处幽隐而奥庰兮,密漠泊以猭。

    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喧。

    幸得谥为洞箫兮,蒙圣主之渥恩。

    可谓惠而不费兮,因天性之自然。

    于是般匠施巧,夔妃准法。

    带以象牙,其会合。

    锼镂里洒,绛唇错杂;

    邻菌缭纠,罗鳞捷猎;

    胶致理比,挹抐擫。

    于是乃使夫性昧之宕冥,生不睹天地之体势,闇于白黑之貌形;

    愤伊郁而酷,愍眸子之丧精;

    寡所舒其思虑兮,专发愤乎音声。

    故吻吮值夫宫商兮,和纷离其匹溢。

    形旖旎以顺吹兮,瞋以纡郁。

    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

    趣从容其勿述兮,骛合遝以诡谲。

    或浑沌而潺湲兮,猎若枚折;

    或漫衍而络绎兮,沛焉竞溢。

    惏栗密率,掩以绝灭,霵晔踕,跳然复出。

    若乃徐听其曲度兮,廉察其赋歌。

    啾咇而将吟兮,行鍖銋以和啰。

    风鸿洞而不绝兮,优娆娆以婆娑。

    翩绵连以牢落兮,漂乍弃而为他。

    要复遮其蹊径兮,与讴谣乎相和。

    故听其巨音,则周流汜滥,并包吐含,若慈父之畜子也。

    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

    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

    或杂遝以聚敛兮,或拔摋以奋弃。

    悲怆怳以恻惐兮,时恬淡以绥肆。

    被淋灑其靡靡兮,时横潰以阳遂。

    哀悁悁之可怀兮,良醰醰而有味。

    故贪饕者听之而廉隅兮,狼戾者闻之而不怼。

    刚毅强暴反仁恩兮,啴唌逸豫戒其失。

    钟期、牙、旷怅然而愕兮,杞梁之妻不能为其气。

    师襄、严春不敢窜其巧兮,浸淫、叔子远其类。

    嚚、顽、朱、均惕复惠兮,桀、跖、鬻、博儡以顿悴。

    吹参差而入道德兮,故永御而可贵。

    时奏狡弄,则彷徨翱翔,或留而不行,或行而不留。

    愺恅澜漫,亡耦失畴,薄索合沓,罔象相求。

    故知音者乐而悲之,不知音者怪而伟之。

    故闻其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撇涕抆泪;

    其奏欢娱,则莫不惮漫衍凯,阿那腲腇者已。

    是以蟋蟀蠖,蚑行喘息;

    蝼蚁蝘蜒,蝇蝇栩栩。

    迁延徙迤,鱼瞰鸟睨,垂喙转,瞪瞢忘食,况感阴阳之和,而化风俗之伦哉!

    乱曰:状若捷武,超腾逾曳,迅漂巧兮。

    又似流波,泡溲泛,趋巇道兮。

    哮呷喚,躋躓连绝,淈殄沌兮。

    搅搜捎,逍遥踊跃,若坏颓兮。

    优游流离,踌躇稽诣,亦足耽兮。

    颓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

    赖蒙圣化,从容中道,乐不淫兮。

    条畅洞达,中节操兮。

    终诗卒曲,尚馀音兮。

    吟气遗响,联绵漂撇,生微风兮。

    连延络绎,变无穷兮。

  •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言道德者,溺其职矣。

    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下士闻道大笑之”。

    非虚言也。

    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由是观之,在彼不在此。

  •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

    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