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坐囚于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变而惶顾。晔曰:“杀人者汝也!”囚佯为不知所以。晔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箸,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非汝而谁?”囚无以对。

  • 新买茱萸半亩堂,苔侵床足月侵墙。

    天涯芳草迷归路,病叶还禁一夜霜。

  •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庵与亭何为者哉?

    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 半肩风雨半肩柴,竹杖芒鞋破碧崖。

    刚出岭头三五步,浑身都被乱云埋。

    经行仿佛近诸天,月上山衔半缺圆。

    听得上方相对话,星辰莫阂五峰巅。

  •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纍然携妻子,出家塞上。

    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

    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以为功。

    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

    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又下痛诸将士之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

    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

    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

    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

    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

    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

    岂皆古之中声也哉?

    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

    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

    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

    呜呼!

    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

    予谨识之。

    至于文词之工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嘉靖癸亥孟春望日归安茅坤拜手序。

  •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

    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

    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

    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

    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 自君之出矣,怕听侍儿歌。

    歌入离人耳,青衫泪点多。

  •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

    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

    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 汉江明月照归人,万里秋风一叶身。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