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

    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

  • 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

    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

    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

    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

    ”予曰:“此必吏目死矣。

    伤哉!

    ”薄暮,复有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哭。

    ”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

    明日,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

    ”则其仆又死矣。

    呜呼伤哉!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

    予曰:“嘻!

    吾与尔犹彼也!

    ”二童闵然涕下,请往。

    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

    又以只鸡、饭三盂,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

    繄何人?

    繄何人?

    吾龙场驿丞余姚王守仁也。

    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

    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

    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

    尔亦何辜乎?

    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

    乌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

    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呜呼伤哉!

    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胡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任其忧者?

    夫冲冒雾露,扳援崖壁,行万峰之顶,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疬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

    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

    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尔,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呜呼伤哉!

    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露尔。

    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违心乎?

    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

    吾不宜复为尔悲矣。

    吾为尔歌,尔听之。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

    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

    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

    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

    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

    魂兮魂兮,无悲以恫。

    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

    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

    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

    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

    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

    餐风饮露,无尔饥兮。

    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

    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庵与亭何为者哉?

    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 春欲去,如梦一庭空絮。

    墙里秋千人笑语,花飞撩乱处。

    无计可留春住,只有断肠诗句。

    万种消魂多寄与:斜阳天外树。

  • 斜月横,疏星炯。

    不道秋宵真永。

    声缓缓,滴泠泠。

    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

    天下事,少年心。

    分明点点深。

  • 士君子立身事主,既名知己,则当竭尽智谋,忠告善道,销患于未形,保治于未然,俾身全而主安。

    生为名臣,死为上鬼,垂光百世,照耀简策,斯为美也。

    苟遇知己,不能扶危为未乱之先,而乃捐躯殒命于既败之后;

    钓名沽誉,眩世骇俗,由君子观之,皆所不取也。

    盖尝因而论之:豫让臣事智伯,及赵襄子杀智伯,让为之报仇。

    声名烈烈,虽愚夫愚妇莫不知其为忠臣义士也。

    呜呼!

    让之死固忠矣,惜乎处死之道有未忠者存焉——何也?

    观其漆身吞炭,谓其友曰:“凡吾所为者极难,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者也。

    ”谓非忠可乎?

    及观其斩衣三跃,襄子责以不死于中行氏,而独死于智伯。

    让应曰:“中行氏以众人待我,我故以众人报之;

    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

    ”即此而论,让馀徐憾矣。

    段规之事韩康,任章之事魏献,未闻以国士待之也;

    而规也章也,力劝其主从智伯之请,与之地以骄其志,而速其亡也 。

    郄疵之事智伯,亦未尝以国士待之也;

    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

    虽不用其言以至灭亡,而疵之智谋忠告,已无愧于心也。

    让既自谓智伯待以国士矣,国士——济国之上也。

    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

    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

    与之,则吾之骄心以起。

    忿必争,争必败;

    骄必傲,傲必亡”。

    谆切恳至,谏不从,再谏之,再谏不从,三谏之。

    三谏不从,移其伏剑之死,死于是日。

    伯虽顽冥不灵,感其至诚,庶几复悟。

    和韩、魏,释赵围,保全智宗,守其祭祀。

    若然,则让虽死犹生也,岂不胜于斩衣而死乎?

    让于此时,曾无一语开悟主心,视伯之危亡,犹越人视秦人之肥瘠也。

    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

    智伯既死,而乃不胜血气之悻悻,甘自附于刺客之流。

    何足道哉,何足道哉!

    虽然,以国士而论,豫让固不足以当矣;

    彼朝为仇敌,暮为君臣,腆然而自得者,又让之罪人也。

    噫!

  •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