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外孤城枕草莱,绝边风雨送愁来。

    一秋穿堑兵多死,十月烧荒将未回。

    往事空馀元昊骨,壮心思上李陵台。

    朝庭遣使吾何补,白面渐非济世才。

  •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

    春无主!

    杜鹃啼处,泪洒胭脂雨。

  •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

    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

    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缟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缘。

    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

    薄瞑山家松树下,嫩寒江店杏花前。

    秦人若解当时种,不引渔郎入洞天。

    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籍倩谁收。

    骑驴客醉风吹帽,放鹤人归雪满舟。

    淡月微云皆似梦,空山流水独成愁。

    几看孤影低徊处,只道花神夜出游。

    淡淡霜华湿粉痕,谁施绡帐护春温。

    诗随十里寻春路,愁在三更挂月村。

    飞去只忧云作伴,销来肯信玉为魂。

    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

    云雾为屏雪作宫,尘埃无路可能通。

    春风未动枝先觉,夜月初来树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

    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园尽棘丛。

    梦断扬州阁掩尘,幽期犹自属诗人。

    立残孤影长过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云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频。

    掀篷图里当时见,错爱横斜却未真。

    独开无那只依依,肯为愁多减玉辉?

    廉外钟来月初上,灯前角断忽霜飞。

    行人水驿春全早,啼鸟山塘晚半稀。

    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远自洛阳归。

    最爱寒多最得阳,仙游长在白云乡。

    春愁寂寞天应老,夜色朦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吴王已醉苑台荒。

    枝头谁见花惊处?

    袅袅微风簌簌霜。

    断魂只有月明知,无限春愁在一枝。

    不共人言唯独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残别院烧灯夜,妆罢深宫览镜时。

    旧梦已随流水远,山窗聊复伴题诗。

  •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曲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驼者随直,亦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也哉!(自媒 一作:自诩)

  • 炎威天气日偏长,汗湿轻罗倚画窗。

    蜂蝶不知春已去,又衔花瓣到兰房。

  •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

    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滪之虞。

    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

    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

    其难至如此。

    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

    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

    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

    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

    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

    及年壮方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

    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

    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

    此其故何也?

    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选自《元史·王冕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