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 怅望送春怀。

    渐老逢春能几回。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

    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

    万里归心独上来。

    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

    一寸相思一寸灰。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 昨夜秋风来万里。

    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

    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

    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衣带渐宽无别意。

    新书报我添憔悴。

  •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

    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