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

    淡云斜照著山明。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

    蓝桥何处觅云英。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

    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

    是谓求祸而辞褔。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

    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

    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 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

    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

    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 谁作桓伊三弄。

    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

    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

    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

    水东流。

  • 雨后春容清更丽。

    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

    北固山前三面水。

    碧琼梳拥青螺髻。

    一纸乡书来万里。

    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

    白首送春拚一醉。

    东风吹破千行泪。

  • 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

    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

    斜照江天一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