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

    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

    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

    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

    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正暮 一作:正春)

  • 霜余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曷(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

    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

    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

    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

    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

    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 、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

    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

    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

    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

    弱者养之,以至于刚;

    虚者养之,以至于充。

    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

    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

    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

    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

    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 翠蛾羞黛怯人看。

    掩霜纨,泪偷弹。

    且尽一尊,收泪唱《阳关》。

    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构近孤山。

    曲栏干,为谁安?

    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

    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 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尽河回人转舵。

    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

    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

  • 长记鸣琴子溅堂。

    朱颜绿发映垂杨。

    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

    仲卿终不避桐乡。

  •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

    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

    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

    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

    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

    今朝有客,来从濉上,能道使君深意。

    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

    而今何在?

    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

    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