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

    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缲 通:缫)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送行无酒亦无钱,劝尔一杯菩萨泉。

    何处低头不见我?

    四方同此水中天。

  •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

    暮则傃东山而归。

    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

    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

    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嗟夫!

    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

    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

    ”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