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

  •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

    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

    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

    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

    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

    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

    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

    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

    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天籁人籁,合同而化。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

    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

    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

    ”余笑曰:“寺何能飞?

    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僧曰:“无征不信。

    公爱之,何不记之!

    ”余曰:“诺。

    ”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

    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

    忆生来、小胆怯空房。

    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

    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

    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

    怕幽泉、还为我神伤。

    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

    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 知己一人谁是?

    已矣。

    赢得误他生。

    有情终古似无情,别语悔分明。

    莫道芳时易度,朝暮。

    珍重好花天。

    为伊指点再来缘,疏雨洗遗钿。

  •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遥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

  •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

    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

    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

    知否那人心?

    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

    谁见?

    珊枕泪痕红泫。

  • 花气霭芳芬,翠幕重帘不染尘。

    梦里真香通鼻观,氤氲。

    不是婷婷倩女魂。

    细蕊缀纷纷,淡粉轻脂最可人。

    懒与凡葩争艳冶,清新。

    赢得嘉名自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