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青衫湿遍·悼亡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

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

忆生来、小胆怯空房。

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

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

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

怕幽泉、还为我神伤。

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

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译文

想到你,泪水就将我的青衫衣襟打湿!你对我的真情和关慰,点点滴滴我又怎能忘记呢?半个月前你还带病而强打着精神做事,当时你剪灯花的声音现在还仿佛留在银灯边。回想起来,你生性胆小,连一个人在房子里都害怕,可如今你却在那冷冷的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了凄凉。我愿意为你的灵魂指路,让你的魂魄再一次到这回廊里来。

你我近在咫尺,正一样地消受着这夕阳晚照下的荒原凄景。我愿用我的热泪和着祭祀的酒浆把你滴醒,让你又活转过来,可又怕你醒来后继续为我伤神,你定然会说:你书生命太薄,应该多多保重,不要再耽于儿女情了!但我却记得你我曾有过的密誓,现在想来那誓言真的难以实现了,想到这一切又怎能不叫人肝肠寸断呢?

注释

①扶病:带着病而行动做事。

②银釭:银灯。古代以油灯照明,贵族大家多用银制灯台,故称银釭。

③玉钩斜:随代葬埋宫女的墓地。《陈无己诗话》:“广陵亦有戏马台下路号玉钩斜。”这里是指亡妻的灵寝所在地。

④判:同“拚”。此处甘愿之意。周邦彦《解连环》:“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⑤椒浆:即椒酒,以椒实浸制之酒,多于元旦饮用。这里是指祭奠之酒浆。

⑥幽泉:墓穴,代指亡妻。

⑦将息:保重、调养之意。

⑧怨粉愁香:粉香,代指女人。怨粉愁香是喻指男女间的恩怨私情,这里借指与妻往日的浓情密意。

赏析

这首词,是纳兰容若的第一首悼亡词。

  上片“青衫湿遍”第一句就表明了词人悲痛的程度。眼泪把他的衣服都浸的湿透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悲痛,又是怎样的一种凄凉,才能把衣服都湿透。“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凭你对我的一片真情和安慰,我又怎能忍心把你忘记呢。这开头的两句就把全词的那种哀伤的基调奠定了。“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妻子逝世的时间才只有半个月。半个月前,她还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眼前,带着病在灯下,强打着精神做事。而今却是阴阳两隔,空留自己独自在回想。“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回忆起你从前生性胆小,连一个人在房间都害怕,可如今你却在那冰冷幽暗的灵柩里,独自伴着梨花影,受尽凄凉。这几句体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挚爱以及对其浓烈的思念之情,于是词人把自己满腔的愁怀,全部都寄托在梦幻中,希望亡妻能认识回家的路,到梦中与自己相聚。

  下片仍是抒发了词人的哀婉深情。“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这里作者猜想,此时的你,一定也和我一样,“一般消受”这肝肠寸断之苦了。“咫尺”两字有“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之意,似有东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之态,然而后者还能“相顾”,前者却是天人永隔了。

  至此词人对其妻子的思念达到了高潮,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疯狂的思念着亡妻,竟然幻想着用眼泪去唤醒她和自己相见。“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在这里词人的笔锋一转,站在妻子的角度想,又怕长眠地府的妻子还在为自己神伤。定会说,书生你太命薄,应该自己多多保重,不要再耽误于儿女情长了!最后一句“料得重圆密誓,难尽寸裂柔肠。”词人记得夫妻俩所有的密誓,但是那些誓言已经不能够实现,想到这真是令人肝肠寸断。这整首词里字字句句都渗透了词人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也看出了词人那种凄楚的心境。而纳兰的词风的婉丽凄清也正是来自于他们夫妻二人的情深意长。“青衫”、“银釭”、“梨花影”、“回廊”、“玉钩斜路”、“蔓草残阳”、“清泪”、“椒浆”等凄淡无聊的意象,在诗里组接成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读来更是让人令人荡气回肠。这些意象大都是一种忧伤的感觉,透出一些悲凉的气氛,单看这些词,一种凄清感就扑面而来。

背景

这首词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六月,时卢氏已亡故半个月。卢氏的早亡使纳兰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词人为了寄托对亡妻深深的哀思,故作下此词。

诗人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235篇诗文

诗文推荐

槿篱护药才通径,竹笕通泉白遍春。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

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

永灭世间痴。

昨夜报春来,的皪岭梅开雪。

携手玉人同赏,比看谁奇绝。

阑干倚遍忆多情,怕角声呜咽。

与折一枝斜戴,衬鬓云梳月。

拄杖子,无偏傥。

遍界不曾藏,通身无影像。

妖怪尽勦除,佛魔俱扫荡。

普天皇道无遮障。

平生忧患谙偿遍。

吴姬歌,歌声宛宛歌情多。

当尊一阕且呼酒,酒遍余声无奈何。

春风颠狂亦如我,坐见花外遥湖波。

信步如同云水。

看遍秦川入水。

不似栋梁间,万派逆留神水。

神水。

神水。

便是山侗真水。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

故应为我发新诗。

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

还凭流水送人归。

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剑佩明山雪,旌旗湿海云。

香梅开后风传信,绣户先知。

雾湿罗衣。

冷艳须攀最远枝。

高歌羌管吹遥夜,看即分披。

已恨来迟。

不见娉婷带雪时。

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使人疑。

从饶洗启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

出家人。

要求真。

遍计长空绝点尘。

明知虚谷神。

日为邻。

月为亲。

天地之中转法身。

方知物外人。

二鼓孤眠内守。

云绽遍天星宿。

日月两交光,自是宝瓶无漏。

无漏。

无漏。

起陆龙蛇战斗。

星移斗转,四时交换。

无人暂时思算。

恰做婴童,不觉渐为老汉。

酒色气财历遍。

好休心、也好舍弃。

好回首,好把元初事,好生了干。

奉劝疾些下手,恐阎罗不测,差鬼叫唤。

早与丘刘谭马,物外为伴。

静意清心径路,便名为、长生彼岸。

神光灿,跨青鸾归去,天地难管。

公灯不照私,渡水不湿脚。

连累老北堂,北错非常错。

功回位转,偏正中来。

凤宿龙巢金殿晓,香车应不碾宸苔。

目击泄天机,梅天散花雨。

稽首毗卢师,和南法身主。

风光遍大千,捏在毫端聚。

多劫修来是浪传,一念不生倾肺腑。

从此儿孙遍世间,活计清虚争检古。

昼得游嬉夜得眠。

农桑欲遍楚山川。

问看百姓知公否,馀子纷纷定不然。

思主眷,酌民言。

与民称寿拜公前。

只将心与天通处,合住人间五百年。

御沟覆盖柳寒犹噤,芳草池塘暖尚微。

玉色怡融何事喜,一年苔绿遍君圜扉。

文命殿角东北左,上有梅梁铁交锁。

传闻旧时枝叶生,本质鳞身无不可。

有时匹练离朱栱,归带湿萍光欲动。

低头下吸菲岭泉,奋髯直入阳明洞。

旁观但怪香火浓,顷刻即令风雨送。

尔不见饥乌啄鼓来馈食,走入嵩高化为石。

禨祥祸福傥或归,阴阳幻变谁能测。

玉笥观挂白玉梁,含元追下流血柱。

异事苟逢博物问,后来那得详其故。

卷丹云,凝素雾,玉箫九成奠雕俎。

登歌升降只仰府,呜呼梅梁匆飞去。

百岁韶华如电。

空回首、又来一遍。

贩骨轮回,千生万死,只管改头换面。

要得免、捉住清风,把虚空、打破一片。

不诵南华经卷。

也不要、葛藤相伴。

截断中流,剔开心眼。

射透玉楼金殿。

莫回转。

一志无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