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曲清商,人别后、故园几度。

    想翠竹、碧梧风采,旧游何处。

    三径西风秋共老,满庭疏雨春都过。

    看苍苔、白石易黄昏,愁无数。

    峄山畔,淇泉路。

    空回首,佳期误。

    叹舞鸾鸣凤,归来迟暮。

    冷淡还如西草,凄迷番作江东树。

    且留他、素管候冰丝,重相和。

  •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

    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

    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

    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

    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

    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

    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

    ”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 征袖翩翩浥泪痕,别离无计但销魂。

    应嗟不及墙东柳,岁岁春风在故园。

  •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 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移。

    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枝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

    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

    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

    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

    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

    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

    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璧乎?

    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

    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 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

    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思,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

    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

    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