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阅江楼记

金陵为帝王之州。

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

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

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

存神穆清,与天同体。

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

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

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

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

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

”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

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

”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

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

触类而思,不一而足。

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

齐云、落星,非不高矣。

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

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

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

然则,果谁之力欤?

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

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

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译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从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无法与当地山川所呈现的王气相适应。直到当今皇上,建国定都于此,才足以与之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而清明,几乎与天道融为一体。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娱乐,也想到怎样被天下后世效法。

  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是从卢龙山蜿蜒伸展而来。长江有如一线长虹,盘绕着流过山脚下。皇上因为这地方形势雄伟壮观,下诏在山顶上建楼,与百姓同享游览观景之乐,于是赐给它美妙的名字叫“阅江”。登上楼极目四望,万千景色次第罗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顷刻显露无遗。这难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统海内的明君,来展现千秋万世的奇观吗?

  每当风和日暖的时候,皇上的车驾降临,登上山巅,倚着栏杆远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启动遐想。看见长江汉江的流水滔滔东去,诸侯赴京朝见天子,高深的城池,严密固防的关隘,必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战胜强敌、攻城取地所获得的啊。”广阔的中华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样来保全它。看见波涛的浩荡起伏,帆船的上下颠簸,外国船只连续前来朝见,四方珍宝争相进贡奉献,必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以威力镇服,声望延及内外所达到的啊。”四方僻远的边陲,更想到要设法有所安抚它们。看见大江两岸之间、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肤、寒气冻裂脚趾的烦劳,农女有采桑送饭的辛勤,必定说:“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对于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由看到这类现象而触发的感慨推及起来,真是不胜枚举。我知道这座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舒展自己的怀抱,凭借着景物而触发感慨,无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绪,何止是仅仅观赏长江的风景呢?

  那临春阁、结绮阁,不是不华美啊;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啊。但无非是因为演奏了淫荡的歌曲而感到快乐,或藏匿着燕赵的美女以供寻欢。但转瞬之间便与无穷的感慨联结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样来解释它啊。虽然这样,长江发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经七千余里才向东入海,白波汹涌、碧浪翻腾,六朝之时,往往将它倚为天然险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视长江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战争了。然而,这到底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此楼观看此江的,应当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苍天,浩浩荡荡难以形容它的广阔,简直与大禹凿山疏水拯救万民的功绩同样地无边无际。忠君报国的心情,难道还有不油然而生的吗?

  我没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写这篇记文,于是准备将心中替皇上考虑到的昼夜辛劳操持国事最急切之处,铭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连光景的言辞,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亵渎。

注释

[1]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2]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3]定鼎:传说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历商周,都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后因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定鼎。

[4]暨:至

[5]罔间朔南:不分北南。

[6]穆清:指天。

[7]一豫一游:谓巡游。《孟子.梁惠王下》:“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豫,义同“游”。《晏子春秋.内篇.问下》:“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渭之豫。”

[8]狮子山:晋时名卢龙山,明初,因其形似狻猊,改名为狮子山。山西控大江,有高屋建瓴之势,自古以来是南京西北部的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

[9]卢龙:卢龙山,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北。

[10]锡:赐。

[11]轩露:显露。

[12]法驾:皇帝的车驾。

[13]崇椒:高高的山顶。

[14]江汉之朝宗:《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意谓江汉等大川以海为宗。

[15]沐风栉(zhì)雨:即“栉风沐雨”。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奔波的辛劳。

[16]中夏:这里指全国。

[17]琛(chēn):珍宝。

[18]德绥:用德安抚。

[19]覃:延。
[20]柔:怀柔。

[21]皲(jūn)足:冻裂脚上的皮肤。

[22]行馌(yè):为田里耕作的农夫送饭。

[23]衽(rèn)席:卧席。意谓有寝息之所。

[24]临春、结绮:南朝陈后主所建之阁。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更有望春阁,用以居龚、孔二贵嫔。

[25]齐云:唐曹恭王所建之楼,后又名飞云阁。明太祖朱元璋克平江,执张士诚,其群妾焚死于此楼。故址在旧吴县子城止。落星:吴嘉禾元年,天桂林苑落星山起三层楼,名曰落星楼。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

[26]委蛇:亦作“逶迤”,连绵曲折。

[27]逢掖:宽袖之衣,古代儒者所服,因用作士人的代称。

[28]荡荡难名:《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29]神禹疏凿之功:指夏禹治水之功。

[30]宵旰(gàn):即“宵衣旰食”,指勤于政务,早起晚食。

[31]勒:刻。贞珉:指碑石。

赏析

文章不作一味的奉迎,在歌功颂德的同时,也意存讽劝。登上阅江楼,览“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四隀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就是登览中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既“元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至于那些“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文章确实写得庄重典雅,委婉含蓄,是一篇颇具时代特色而又有分寸的应制文字。

  阅江楼,在今南京狮子山,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诏令所建,建成后,朱元璋常登临其上览胜。本文即为宋濂奉诏所写的一篇歌颂性的散文。

  宋濂为明初文官中的重臣,朱元璋颁发的诏令多出其手,实为皇帝的左右手。本文既为奉诏而作,其中自不免存在一些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但作者又能援引历史上,特别是六朝覆灭的事实,巧妙地达到了“以史为鉴”的目的。寓规劝于叙事,当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宋濂为一代宗师,而且常为明太祖草诏,故其文风庄重浑厚,语言简洁得体。本文堪称代表作之一。文中虽多有歌功颂德的套语,但应把它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来认识。明太祖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终于推翻了腐朽残暴的元政权,而且在即位后确实采取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应该说是顺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文中提到的“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确实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实际,不能单纯地把它看作是“陈词滥调”。至于写到皇帝在登楼时的种种心理活动,虽然是在赞扬“一统之君”,但颇有弦外之音,即为皇帝敲响警钟,暗寓皇帝要处处关心国事民疾,而不应为观赏胜景而登临。特别是在第三段中,作者援引了古代楼阁的往事陈迹,说明了历史上朝代兴亡的教训,更直截了当地表现出规劝之意。

  全文有叙有议,骈散兼备,更显出作者非凡的功力。“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之类的四字句,读起来铿锵有力,颇具音韵美。“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等五字的排比句,又把当地的气象万千的场面尽摄眼底。特别是第二段中的“三思”,更是把人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确实功力不凡。

  阅江楼。

  雄视吴楚阅江楼,评说成败帝王侯。

  云锦绝技惊天下,金陵官话撰石头。

  友好远航垂青史,共和首义傲亚洲。

诗文书画历代秀,稻作玉雕岁月稠。

  南通州余西古镇精进书院任侠家作于南京陋室,2011年3月18日。

诗人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74篇诗文

诗文推荐

公作隶古,与先汉侔。

发为书翰,顺涂挟辀。

公相孝宗,曾不少留。

归安一丘,始终休休。

我护淮饷,祖公前修。

登华信亭,步得江楼。

摩挲石题,瞻睇银钩。

风静鹊巢,月明沙鸥。

意公其来,偕造物游。

迹则不磨,心兮焉求。

又抛蓑笠出山来,那得江鸥不见猜。

一醉真成吞溟涬,三人曾共住蓬莱,翰林词伯玉为骨,直指绣衣霜作台。

莫笑樵溪穷太守,短篷烟雨亦佳哉。

独倚浙江楼,满耳怨笳哀笛。

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

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

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梦啼呜咽觉无语,杳杳微微望烟浦。

楼空客散燕交飞,江静帆飞日亭午。

ok鱼苦笋香味新,杨柳酒旗三月春。

风光百计牵人老,争奈多情是病身。

一匮为功极九层,康庄犹自剑棱棱。

舟回北渚经年泊,门接东山尽日登。

万国已闻传玉玺,百官犹望启金縢.贤臣会致唐虞世,独倚江楼笑范增。

眉叶颦愁,泪痕红透兰襟润。

雁声将近。

须带平安信。

独倚江楼,落叶风成阵。

情怀闷。

蝶随蜂趁。

满地黄花恨。

澄溪暝度轻澌白。

对平湖、淡烟隔。

我与征鸿共行人,更张灯留客。

东园半是余花迹。

料仙帆、到时发。

若倚江楼望清淮,为殷勤乡国。

青衫白发,独倚江楼小。

待欲题诗压崔颢。

慨凤台今在否,白鹭沙洲,芳草外、剩得闲身江表。

醉来疑梦里,梦入梅花,歌彻青衣听清窈。

起看飞鸿没尽,白鸟玄驹,谁能数、曹瞒袁绍。

待明年、七十问何如,笑只是今朝,浣花堂老。

百感凑孤夜,江楼起呼月。

秋虫声转悲,念此众芳歇。

人生非金石,青鬓忽已雪。

逾淮橘心移。

出山泉性汩。

猗兰抱孤芳,不受宿莽没。

一回别后一回老。

别离易得相逢少。

莫问故园花。

长安君是家。

短亭秋日晚。

草色随人远。

欲醉又还醒。

江楼暮角声。

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

惊涛如许,梦魂无路绝横流。

安得如云长翮,命驾不须千里,上下逐君游。

此计杳难就,注目倚江楼。

西风里,多少恨,寄歌头。

飞奴接翼,为我三度下南州。

三得伯恭佳词。

正是天寒日暮,独钓一江残雪,风猎碧莎裘。

和子浩然句,一酌散千忧。

朱弦三叹。

宝瑟凝尘满。

更奈芙蓉秋思晚。

湘浦离歌欲断。

往年尊俎风流。

忆君送客江楼。

此日江缕送客,忘怀赖有沙鸥。

小春花信日边来,未上江楼先坼。

今岁东君消息。

还自南枝得。

素衣染尽天香,玉酒添成国色。

一自故溪疏隔。

肠断长相忆。

自别君来,日如三秋,夜如一年。

想小金山下,笙歌促席,横江楼上,乐府连篇。

世故相驱,欢情未已,遽尔归来祗自怜。

空回首,望南州城郭,烟水茫然。

思君便欲移迁。

更共泛西湖湖上船。

但杯中有酒,何分贤圣,心头无事,便是神仙。

鹤去多时,甚无一语,回到高沙烟雨边。

吾知矣,正挑灯和韵,笔势翩翩。

石城高嵽嵲,城下是江波。

莫愁织绮地,年来战马过。

秀眉使君医国手,却把江头无事酒。

山川勃郁不平处,浇以三杯一搔首。

半江楼影白逶迤,想见春流二月时。

待予去扫仲宣赋,走马还朝亦未迟。

金鞍聚碛岸。

玉舳泛中流。

画鹢先防水。

媒龙即负舟。

沙城疑海气。

石岸似江楼。

崩槎时半没。

坏舸或空浮。

定是汾河上。

戈船聊试游。

水天一色。

正四野秋高,千古愁极。

多少黄花密意,付他欢伯。

楼前马戏星球过,又依稀、东徐陈迹。

一时豪俊,风流济济,酒朋诗敌。

画不就、江东暮碧。

想阅尽千帆,来往潮汐。

烟草萋迷,此际为谁心恻。

引杯抚剑凭高处,黯消魂、目断天北。

至今人笑,新亭坐间,泪珠空滴。

醉倚江楼,长空外、行云遥驻。

甚凄凉孤吹,含商引羽。

薄夜冷侵沙浦雁,老龙吟彻寒潭雨。

蓦凉飚、一阵卷潮来,惊飞去。

重欲听,知何处。

谁为我,胡床据。

谩寻寻觅觅,凝情如许。

旧日山阳空有恨,杏花明月今谁赋。

恐凭阑、人有爱梅心,空愁伫。

宿莺啼,乡梦断,春树晓朦胧。

残灯和烬闭朱栊,人语隔屏风。

香已寒,灯已绝,忽忆去年离别。

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

雾濛濛,风淅淅,杨柳带疏烟。

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绵。

燕初飞,莺已老,拂面春风长好。

相逢携酒且高歌,人生得几何?

念瑶姬,翻瑶佩,下瑶池。

冷香梦、吹上南枝。

罗浮梦杳,忆曾清晓见仙姿。

天寒翠袖,可怜是、倚竹依依。

溪痕浅,云痕冻,月痕澹,粉痕微。

江楼怨、一笛休吹。

芳音待寄,玉堂烟驿两凄迷。

新愁万斛,为春瘦、却怕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