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在层冰积雪时。

  •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戃怳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

    上尽层城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

    槛外长江空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