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

    胡然而天也?

    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

    蒙彼绉絺,是绁袢也。

    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

    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 栾盈出奔楚。

    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

    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

    ”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

    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知也。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

    ”叔向弗应,出不拜。

    其人皆咎叔向。

    叔向曰:“必祁大夫。

    ”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

    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

    何也?

    ”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

    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

    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夫子,觉者也。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

    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

    ’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

    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

    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

    鲧殛而禹兴;

    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

    管蔡为戮,周公右王。

    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

    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

    ”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

    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

  • 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荡公。

    公惧变色;

    禁之,不可。

    公怒,归之,未之绝也。

    蔡人嫁之。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徵 通 征)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榖()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

    ”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

    范宣子亲数诸朝。

    曰:“来,姜戎氏。

    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

    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

    诘朝之事,尔无与焉!

    与,将执女。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

    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

    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

    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

    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

    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

    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

    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逷?

    令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

    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

    不与于会,亦无瞢焉。

    ”赋《青蝇》而退。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

  •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

    遹求厥宁,遹观厥成。

    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

    既伐于崇,作邑于丰。

    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

    匪棘其欲,遹追来孝。

    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

    四方攸同,王后维翰。

    王后烝哉!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四方攸同,皇王维辟。

    皇王烝哉!

    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皇王烝哉!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

    维龟正之,武王成之。

    武王烝哉!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

    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武王烝哉!

  •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

    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于万斯年,不遐有佐。

  •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

    不显成康,上帝是皇。

    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喤喤,磬莞将将,降福穰穰。

    降福简简,威仪反反。

    既醉既饱,福禄来反。

  •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

    无禄,献公即世。

    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

    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

    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

    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

    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

    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

    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

    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

    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肴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

    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

    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

    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

    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

    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

    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

    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

    ’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

    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脩旧德,以追念前勋。

    ’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

    君又不祥,背弃盟誓。

    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昏姻也。

    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

    ’寡君不敢顾昏姻。

    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

    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

    ’狄应且憎,是用告我。

    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不榖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

    ’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

    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

    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

    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

    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 郑子产有疾。

    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

    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

    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施之以宽也。

    ‘毋从诡随,以谨无良;

    式遏寇虐,惨不畏明。

    ’纠之以猛也。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平之以和也。

    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

    ’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