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泪湿 :一作:满)

  •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

    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

    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