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却兰桡信杖藜,千峰盘磴入花畦。

    晴云度影迷三径,暗水流香冷一溪。

    僧寺多藏深树里,人家半在夕阳西。

    登临更上朝元阁,满壁苔痕没旧题。

  • 长林众草入秋荒,独有幽姿逗晚香。

    每向风前堪寄傲,几因霜后欲留芳。

    名流赏鉴还堪佩,空谷知音品自扬。

    一种孤怀千古在,湘江词赋奏清商。

  •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 《阿育王经》言:诸佛灭渡后,昼夜役鬼神造塔五千四十八所,意者是即其数欤。

    然海内郡县所见寥寥,独兹百八聚于一区,厥义未必无谓。

    余生斯长斯,靡所究竟,率成俚句,请质高明。

    百八浮图信异哉,无今无古壮山隈。

    降魔蜜顿金刚杵,说法偶成舍利堆。

    只虑激湍穿峡破,故将砥柱挽波颓。

    谁能识得真如意,唱佛周遭日几回。

  •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

    蜡鹅花下烛如银。

    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

    屠苏醉醒已三更。

    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 斜月半胧明,拣雨晴时泪未晴。

    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

    此恨拚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

    数遍屏山多少路,青青,一片烟芜是去程。

  •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

    一钩新月几疏星。

    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唐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

    小阑干外寂无声。

    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见死而由窦出者,日四三人。

    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

    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

    ”余叩所以。

    杜君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而狱中为老监者四,监五室,禁卒居中央,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

    每薄暮下管键,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

    狱中成法,质明启钥,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此所以染者众也。

    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或随有瘳,其骈死,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余曰:“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

    ”杜君曰:“迩年狱讼,情稍重,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

    又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诘,皆归刑部;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

    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

    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

    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

    ”余伏见圣上好生之德,同于往圣。

    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而无辜者乃至此。

    傥仁人君子为上昌言:除死刑及发塞外重犯,其轻系及牵连未结正者,别置一所以羁之,手足毋械。

    所全活可数计哉?

    或曰:“狱旧有室五,名曰现监,讼而未结正者居之。

    傥举旧典,可小补也。

    杜君曰:“上推恩,凡职官居板屋。

    今贫者转系老监,而大盗有居板屋者。

    此中可细诘哉!

    不若别置一所,为拔本塞源之道也。

    ”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

    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

    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凡死刑狱上,行刑者先俟于门外,使其党入索财物,名曰“斯罗”。

    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

    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

    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

    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

    ”唯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

    主缚者亦然,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

    每岁大决,勾者十四三,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

    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

    果无有,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

    ”曰:“是立法以警其余,且惩后也;

    不如此,则人有幸心。

    ”主梏扑者亦然。

    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

    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

    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

    或叩之曰:“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曰:“无差,谁为多与者?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

    ”信夫!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

    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

    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

    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

    ”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

    ”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

    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

    ”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

    主者口呿舌挢,终不敢诘。

    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

    ”胥某一夕暴卒,众皆以为冥谪云。

    凡杀人,狱词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

    吏因以巧法。

    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

    将出,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曙。

    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

    噫!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

    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亦甚矣哉!

    奸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

    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每岁致数百金。

    康熙四十八年,以赦出。

    居数月,漠然无所事。

    其乡人有杀人者,因代承之。

    盖以律非故杀,必久系,终无死法也。

    五十一年,复援赦减等谪戍,叹曰:“吾不得复入此矣!

    ”故例:谪戍者移顺天府羁候。

    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请,怅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