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香菱咏月·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译文

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可阑可残月仍挂天边。秋江里漂泊的旅人闻笛声更添愁绪,楼上伤情的少妇终夜里倦倚栏杆。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

注释

精华:月亮的光华。
半轮:残月。
闻笛:听见笛声。
倚栏:倦倚栏杆。
缘:缘故,原因。
何:为什么。

赏析

这是香菱所作的第三首咏月诗。

  经过前面一番艰苦的探索之后,香菱终于摸到了做诗的门径,因此此诗一出,就顿放异彩,成为一首具有真正艺术美的作品。诗的首联起句就显得气势不凡:“精华欲掩料应难”,表面上言浓密的云雾终究难以遮盖纯净皎洁的月光,实则暗示象香菱这样才情横溢的女子总有一天会脱颖而出,从而传达了学诗必能成功的坚定信念。次句把月亮形象与诗人的身世紧紧的联系起来,咏月而又咏人,两者水乳交融。“影娟娟”写月亮修美的外形;“魄自寒”,指月质清寒的特性。犹如香菱姣好的容貌中深藏着一颗凄凉又寥落的苦心。这位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却不幸沦落为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她痛苦的泪水永远是流不远的。因而这种顾影自怜的幽怨之情调,便在诗的颈联中委曲的道出:“一片砧声千里白”,以“一片”与“千里”对举,让“砧声”与“皎月”浑融,既写出了地域之广远,又道出了愁思之绵长,而且这种愁思,乃是由砧声(即妇人们在月夜中的捣衣声)所引发的。这里隐曲地传出达了香菱对远在江南的丈夫薛蟠的思念之情,因为薛蟠虽然与她并无谐和恩爱之情份,但从名份上来说,他毕竟还是她的丈夫,何况香菱除了他以外,并无一个亲人。接下的“半轮鸡唱”一句,仍然以景托情,则此时因见时光流逝而尝尽了不眠滋味的这位女诗人,便把满怀的愁绪,一腔的心事,尽托付这默默无言的半轮残月中,使客观的“月”与主观的“情”得到有机的融合,达到了诗美学上所谓“不隔”的艺术境界。

  诗的颈联又在境界上作深一层的开掘,让这种深沉的哀愁扩散开来,使之具有更有为普遍的意义:同一个凄清的月夜,不知有多少身穿绿蓑的游子漂泊江上,因闻笛声而垂涕;又不知有多少红袖佳人徘徊楼头,倦倚栏杆而出神。因而这月夜中的愁思,就不仅是属于香菱本人的,也还是属于千千万万个与香菱有着同样的遭遇的伤心人的!这乃是一种亘古至今游子思妇所共有的绵绵愁恨!

  诗尾联归结为无可奈何的感喟:“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嫦娥因偷食长生不老药而不得不飞升登上月亮,与她的意中人后羿永远分离,想来她孤独凄凉的心是和世人并没有什么两样。故此处借嫦娥的一问,就问得新奇且意趣,并且诗的句意既做到曲折又能紧扣诗题,笔法老练而又寓意遥深。在小说中,众人评这首诗曰:“新奇而有意趣”,就不是毫无根据的溢美之辞。

背景

运不济、身世悲惨的香菱,原为乡宦小姐,后沦为奴隶,做了薛蟠之侍妾。她在大观园中的地位低于小姐而高于丫头。她渴望过贵族阶级的精神生活,因此“慕雅女雅集”,偶遇进园的机会,就一心一意跟黛玉学起诗来。对黛玉给她出的咏月之题,她如痴如呆地琢磨,“苦吟”以求佳句。好不容易作出一首,却措词不雅,一看便知出自初学者之手。这是由于香菱初学写诗,看的诗又少,打不开思路,只注意追求词句的华丽,而忘了黛玉说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香菱是初学写诗者,还不懂得咏物诗的特点是“情附物上,意在言外”。咏物诗若不能寄情寓兴,就没有什么意思了。香菱的咏月诗,说来说去只表达了“月亮很亮”这个意思,当然不是首好诗了。

  然而香菱作诗失败后并不气馁,再苦索佳句,写出第二首。这首诗不像第一首那样笨拙了,能以花香、夜露来烘托,诗意也放开了些,但又显得过于穿凿、比附,落得正统派的宝钗说她的诗“句句是月色”。曹雪芹安排香菱学诗至此,还让诗意停留在表皮上,人物的思想境界还没有进入角色,以此来烘托第三首诗的成功。

  “功夫不负有心人”,香菱扫兴之后,仍不肯丢手,“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经过反复的摸索,终于找到了作诗的门径,“苦吟”成功。第三首诗别开生面,情景并茂,耐人寻味。首句“精华欲掩料应难”,起得很有势头,恰似一轮明月破云而出,将自己才华终难埋没,学诗必能成功的自信心含蓄地传出。第二句“影自娟娟魄自寒”,就像是她自己身世的写照,顾影自怜,吐露了香菱精神上的寂寞,令人不由掩卷遐思她的身世、命运与前途,叹为观止!真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颔联“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用修辞上的特殊句式,抒发出内心的幽怨,笔法似很老练,达到“曲笔达意”的效果。颈联“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拓展了全诗的境界,情与景交融并观,为末联作好了铺垫。“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诗意曲折,匠心独运,联想绵远,又紧扣咏月诗题。感叹本是香菱自己的思想感情所发,却偏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特别是“团圆”二字,将月与人合咏,自然双关,余韵悠长,真是“诗贵含蓄”,难怪那些“雅女”们也要赞她“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了”。

  香菱作诗取得了成功,曹雪芹着意塑造的香菱的形象也获得成功。我认为,作者刻意安排香菱学写咏月诗,其意很深,而且又是跟黛玉学,也是用心奇巧。香菱身世孤苦、寂寞,黛玉又好睹物思情,从这里的“三咏月”,反复突出咏物诗要有寓意,到第七十六回中秋咏月中的“寒塘”“冷月”,可见曹雪芹借月所寓的深意。一般衡量咏物诗的高下,主要看寓意之深浅,要做到“寄情深,寓托宜新”是不容易的,要使诗词能表达出弦外音、诗外味,就更非寻常了。我们通过分析这几首诗的成败,反复玩味,既懂得了一点写诗的要领,又从艺术手法、创作风格、审美思想上都收益不浅。我想,曹雪芹设计这几首诗的苦心也许还在于此。

诗人简介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先祖为中原汉人,满洲正白旗包衣出身。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研究广泛: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107篇诗文

诗文推荐

生民以来,道莫兴京。

温良恭敛,惟神惟明。

我洁尊疊,陈兹芹藻。

言升言旋,式崇斯教。

归来三见梅花,年年借此花为寿。

八窗轩槛,月边竹畔,数枝开又。

姑射肌肤,广平风度,对人依旧。

把离骚读遍,椒兰荃蕙,奚敢及、众芳首。

幸与岁寒为友。

任天公、雪霜愁。

香名一点,西湖东_,逊逋会有。

金鼎家毡,玉堂椽笔,傥来斯受。

且巡檐、管领先春,林外事、付卮酒。

保墓贤人别有思,痛心考古播邪辞。

三皇五帝推翻后,稻桶[道统]灰飞大圣悲。

娉婷标格神仙样。

几日珮环离海上。

小春只隔一旬期,菊蕊包香犹未放。

霞觞满酌摇红浪。

慢引新声云际响。

玉颜长与姓相宜,寿数三回排第行。

仙翁眼力信非凡,到处偏工鉴别山。

消得好乌巢屋上,旋移空翠入窗间。

平生万卷端能合,从此三杯不等閒。

莫讶倏来犹属意,野有相日用实相关。

列列挈挈,硗硗聱聱。

廓然无圣,平地吃交。

鼻孔生三窍,眉毛只一般。

奇哉王道士,头戴桦皮冠。

三白先春慰客情,瑶林照耀夜窗明。

浅斟低痴儿女,那得工夫问雪声。

白云无根,青山有棱。

自得一句,妙出三乘。

和气而春回百草,光明而焰续千灯。

渊默心传诸佛体,家风独许少林曾。

姓孔名聃,字曰瞿昙。

禅道第二,文章第三。

同门同出入,不是我同参。

半世行天下,同心寡友生。

故人今又去,此意向谁倾。

白发三更语,青灯一点明,看渠还玉署。

老我正归耕。

二月探供三月酒,今年未得去年钱。

金石弃庭,珩璜在列。

绘画乾坤,形容日月。

巍巍功德,赤赤谟烈。

垂亿万年,鸿徽昭揭。

不在山,不在岸,采我之时七月半。

选甚瘫风与缓风,些小微风都不算。

豆淋酒内下三丸,铁幞头上也出汗。

我馂惟阜。

我肴孔庶。

嘉味既充。

食旨斯饫。

属厌无爽。

冲和在御。

击壤齐欢。

怀生等豫。

烝庶乃粒。

实由仁恕。

凉月如冰,素涛翻雪,人世依约三更。

扁舟乘兴,莫计水云程。

忽到一洲奇绝,花无数、多不知名。

浑疑是,芙蓉城里,又似牡丹坪。

蓬莱,应不远,天风海浪,满目凄清。

更一声铁笛,石裂龙惊。

回顾尘寰局促,挥袂去、散发骑鲸。

蘧蘧觉,元来是梦,钟动野鸡鸣。

乾坤秀气孕三奇,勋人间有口碑。

台近常阴遗法在,楼辉秋萼起人思。

后先玉季金昆政,多少丹山碧水诗。

世事荡来尚胶轕,赖君一手纷丝。

汉皇昔事西南夷,萧然兵甲开罗施。

至今杀气满崖谷,苦雾四塞阴风吹。

十日九日不见日,见日犹应朝饭毕。

鬼心鬼面相构争,跳险缘危如鸟疾。

将军有手能接猱,腰间?鹈声嗷嗷。

三年伐尽邛山竹,蜀贾四出声名高,悬知眼中无若曹。

涌醴泉,降甘露。

上下升降,不曾停住。

得自然、滋润三田,紫灵芝敷布。

善芽生,慧苗吐。

泼焰焰兮,晃摇琼路。

便化为、一粒神珠,指蓬

幸有棋中敌手,曾无镜里愁颜。

案上《南华》、《秋水》,屏间

解印归来暂结庐。

有时同钓水西鱼。

闲着屐,醉骑驴。

分明人在辋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