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笑无秦帝,飘然向海东。

    谁能排大难?

    不屑计奇功。

    古戍三秋雁,高台万木风。

    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

  • 其八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

    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其八十三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

    我亦曾穈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

    (五月十二日抵淮埔作) 其八十七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蕆勋。

    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其一百三十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 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一生愁。

    梦回疑在远山楼。

    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

    待听邻女唤梳头。

  •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

    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

    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

    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

    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 斜月半胧明,拣雨晴时泪未晴。

    倦倚香篝温别语,愁听,鹦鹉催人说四更。

    此恨拚今生,红豆无根种不成。

    数遍屏山多少路,青青,一片烟芜是去程。

  •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 万点猩红将吐萼,嫣然迥出凡尘。

    移来古寺种朱门。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

    细干柔条才数尺,千寻起自微因。

    绿云蔽日树轮囷。

    成阴结子后,记取种花人。

  • 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

    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

    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