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岂其虑之未周欤?

    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

    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

    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

    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

    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

    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

    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

    良巫之子,多死于鬼。

    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

    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

    此虑之远者也。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 归禽响暝,隔断南枝径。

    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

    随波赚杀鱼儿,浮萍乍满清池。

    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

  • 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

    桥下金鱼双戏水,水边小鸟理新毛。

    毛衣未湿黄梅雨,雨滴江梨分外娇。

    娇姿常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

    高阁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挂丝绦。

    绦丝玲珑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潮平两岸风帆稳,稳坐舟中且慢摇。

    摇入西河天将晚,晚窗寂寞叹无聊。

    聊推纱窗观冷落,落云渺渺被水敲,敲门借问天台路,路过小桥有断桥,桥边种碧桃。

  •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

    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

    别后相思是几时?

    后会难知?

    后会难期?

    此情何以表相思?

    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

    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

    己亥之二月也。

  •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 天风吹散赤城霞,散落人间作九华。

    夹路星球留去马,烧空火树乱归鸦。

    笙歌醉月家家酒,帘幕窥春处处花。

    一派云《韶》天外迥,不知仙驭过谁家。

  • 淡烟平楚,又送王孙去。

    花有泪,莺无语。

    芭蕉心一寸,杨柳丝千缕。

    今夜雨,定应化作相思树。

    忆昔欢游处,触目成前古。

    良会处,知何许?

    百杯桑落酒,三叠阳关句。

    情未了,月明潮上迷津渚。

  •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

    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

    十二玉阑干,风动灯明灭。

    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

  • 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

    季主曰:“君侯何卜也?

    ”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

    吾闻之蓄极则泄,閟极则达。

    热极则风,壅极则通。

    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

    仆窃有疑,愿受教焉。

    ”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

    ”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

    ”季主乃言曰:“呜呼!

    天道何亲?

    惟德之亲;

    鬼神何灵?

    因人而灵。

    夫蓍,枯草也;

    龟,枯骨也,物也。

    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

    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

    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

    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

    露蛬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

    鬼燐萤火,昔日之金釭华烛也;

    秋荼春荠,昔日之象白驼峰也;

    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

    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

    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

    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

    一秋一春,物故者新。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

    高丘之下,必有浚谷。

    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