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涌金门外小瀛洲。

    寒食更风流。

    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晴日暖,淡烟浮。

    恣嬉游。

    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

    漠漠孤云未成雨。

    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

    壮心空万里,人谁许!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

    莫怕功名欠人做。

    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

    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

    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

    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

    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

    将行,请予言以为赠。

    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

    」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

    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

    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

    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

    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

    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

  • 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

    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郭。

    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做真闲客,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

    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

    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

    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醉了还醒却。

    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著。

  • 古婵娟,苍鬟素靥,盈盈瞰流水。

    断魂十里。

    叹绀缕飘零,难系离思。

    故山岁晚谁堪寄。

    琅玕聊自倚。

    谩记我、绿蓑冲雪,孤舟寒浪里。

    三花两蕊破蒙茸,依依似有恨,明珠轻委。

    云卧稳,蓝衣正、护春憔悴。

    罗浮梦、半蟾挂晓,么凤冷、山中人乍起。

    又唤取、玉奴归去,余香空翠被。

  •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

    荷花芳草垂杨渡。

    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

    西湖岂忆相思苦。

    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

    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

    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 禹庙兰亭今古路。

    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鹦鹉杯深君莫诉。

    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

    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

    一句丁宁君记取。

    神仙须是闲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