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袁州州学记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

惟时守令,有哲有愚。

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

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

或连数城,亡诵弦声。

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

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

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

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

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

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

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

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

百尔器备,并手偕作。

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盱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

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

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

俗化之厚,延于灵、献。

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

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

教道之结人心如此。

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

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

是睢朝家教学之意。

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此年实至和甲午,夏某月甲子记。

译文

译文一

  仁宗皇帝廿三年,下诏命令各州县设立学馆。那时的州县长官,有的贤明,有的愚昧。奉行诏令时,有的尽心竭力,恭敬地仰承皇帝旨意;有的装装门面,充当官、师,胡乱写一道奉诏文书了事。以致有些地方,一连几座城邑,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上面倡导而地方不响应,使得教学受阻,不能推行。

  仁宗皇帝三十二年,范阳人祖无择任袁州知州。初来时,就召见一班儒生,了解到学馆残缺破败的情况。他很担心人材流失,儒学的教化作用逐渐削弱,不能合乎皇上旨意。颍川人陈侁通判,听了很以为然,意见与祖无择完全一致。他们一同察看了旧有的夫子庙,觉得太狭窄,不适宜改建为学馆,于是决定在城的东北角上建造新学馆。那儿土地干燥坚硬,那儿地势朝南,那儿建筑材料非常优良。学馆的陶瓦、墙壁、大门、房廊,有深灰、雪白、朱红、漆黑诸色,完全合乎法度。所以学生、老师都有安身之所,厨房、粮仓都有安排之处。各种器物准备齐全,大家齐心协力建造,工匠技艺高超,官吏勤快不怠,没日没夜努力从事,过了一年,就将学馆建成。

  在即将开学之时,旴江人李觏对众人勉励说:“那虞、夏、商、周四代办学之事,我们只需考察一下经书就可以知道。那秦始皇凭藉崤山以西之地,与六国大战,想万世称帝,被刘邦率军振臂一呼,却连关门也守不住。武官战将,争相投降惟恐落后,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的缘故。汉武帝即位于民富国强之际,光武帝出身于行伍之间,都能极力推行儒学,所以民风淳厚极了,一直影响到汉灵帝、汉献帝的时代。当时,那些在野之人而敢直言的,即使有杀身之祸也不反悔自己的忠直;那些功劳大得连皇帝也感到威摄的大臣,一听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了武器。各路诸侯虎视眈眈,却都不敢称帝,这种局面尚且维持了数十年。儒家的教化之道竟能这样地维系人心。如今躬逢圣明天子,你们袁州人又遇到了贤明的官长,使你们能通过学馆的教化,追随古代圣贤的遗迹。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则可以继承礼乐来陶冶我们百姓的性情;一旦有了变故,还可以坚持节操,做臣子的为国尽忠,当人子的为父尽孝。学了儒道,可以使人有所效法,有了精神支柱。这就是国家倡导教学之意。如果到这里来只学得一套舞文弄墨的本领以求得名利,那岂仅是你们的羞耻,而且也是治国之人的忧虑。”

  至和元年夏某月甲子日作记。

译文二

  当今皇帝在位的二十三年,颁布诏书命令各州县建立学校。当时的知州、县令,有的贤明,有的愚昧。有的千方百计地尽力而为,恭恭敬敬地遵照皇帝的圣明旨意去执行;有的假借官府和师长的名义,随便写一个奉命办学的文书上报。有的地方一连几个城邑都听不到读书的声音。皇帝倡导的事情下面并不响应,教育事业受到阻碍而不能推行。

  当今皇帝在位三十二年时,范阳的祖无泽担任袁州的知州。刚一到任,就召见学生,了解到当地校舍残缺败坏的情况。他十分担心人才会因此流失,儒学的教化成果会日益淡薄,无法符合皇帝要求办学的旨意。袁州的通判颍川人陈优,听说后同意祖无泽的看法,两个人的意见一致。他们先去察看原来的孔庙,认为那里房屋狭窄不值得改建,就在袁州衙门东边选定地方。那里的土地干燥、坚实,州学的正面向阳,选用了精良的建材。厅堂、大门、厢房都用黑、白、红等色涂料、漆料加以装饰,全部都按照传统的要求去办。学生和老师都建有宿舍,厨房和库房都井然有序。一切材料、工具都准备好后,大家就齐心协力去干。由于工匠技艺高超,官吏工作勤奋,夜以继日地工作,过了一年学馆就建造好了。

  举行祭孔的开学日期将要到来时,盱江人李觏规劝大家说:“虞、夏、商、周四代办学的情况,从经书上就可以见到。秦国凭借崤山以西的实力与六国进行激烈战斗,想称帝于万世,而后刘邦一声令下,函谷关的门户就守不住了,强兵骁将,连投降都唯恐落后,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秦朝把诗书上的道理都废弃了,使得人们只看见眼前私利而听不到道义。汉武帝在国强民富时登位,光武帝出身行伍,他们都能孜孜不倦地推行儒家学说。那时的风俗教化的淳厚,一直延续到灵帝、献帝时。普通百姓敢于直言的人,掉了脑袋也不后悔;功高震主的大臣,能服从命令而放弃手中的兵权;割据一方的军阀,也不敢改变臣子的名分而称帝,就这样维持了几十年。儒家教化能够如此深入人心。现在国家有圣明的皇帝,你们袁州有贤明的长官,使得你们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实践古代圣贤的遗训。在天下太平时,可以讲诵礼乐以感化百姓;万一出现变乱时,人们尤其应该坚持大节,当臣子的要为君而死,当儿子的要为孝而死。使得人们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在行为上有所效法。这就是朝廷办学的意图所在。如果办学只是为了舞文弄墨以谋取个人私利的话,那岂止是诸位的羞耻,也是治理国家的人所担忧的事啊。”

注释

①皇帝:这里指宋仁宗。

②祗(zhǐ):恭敬。

③范阳:古郡名,在今河北涿县一带。祖君无泽:祖无泽,字泽之,北宋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历官直集贤院。袁州:治所在今江西宜春县。

④通判:官名,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陈君优(yōu):陈优,字复之,北宋长乐(今福建长乐县)人,进士。

⑤黝(yǒu):淡黑色。垩(è):白色土。

⑥舍菜:也作“舍采”,古代入学开始时举行的一种仪式。即向孔子牌位献上芹藻一类菜蔬。舍,放下。

⑦盱(xū)江:水名,一称抚河,又称建昌江,在今江西东部,谂(shěn):规劝,告诉;勉励。

⑧草茅:指在野的人。

⑨谭:同“谈”。二三子:即“二三君子”的略称,大家,诸君。

赏析

在《袁州州学记》中,李觏记叙了宋仁宗三十二年,祖无择到袁州任知州,看到学宫破坏、孔庙狭窄的现状,决定兴建一座新学宫的过程。当学宫落成,举行“释菜”祭孔的时候,在宜春讲学的李觏大为感慨,发了一通议论。他说,秦始皇想万代做皇帝,但刘邦一带头造反,函谷关就守不住了。秦朝的大小将领,叛变投降,争先恐后。为什么?是《诗》、《书》的大道理被抛弃了,人们只见私利,而没有听过正义之声呀!而汉武帝、汉光帝努力发扬儒家学说,纯善的风俗教化一直延续,结果民间读书人敢讲正直的话,连功高震主的军阀,也不敢胆大妄为,圣贤的教化深入到了这个地步。如今,你们袁州的读书人能得到神圣天子的关怀,在本地的学校学习古代圣贤,就应该培养忠孝礼节,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如果只是舞文弄墨,求得功名富贵,那不仅是耻辱,也让朝廷为政者担忧呀!

  凡是读过《袁州州学记》的人,会觉得李觏有一股封建卫道者的味道。文中充满了对皇帝的崇敬,反复宣示“为臣死忠,为子死孝”的说教。但再读思之,则又释然。范仲淹不也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吗?倘若能把这个“君”解读成国家的话,就不难理解李觏那一片忧国忧民的赤诚了。

  作为宋代散文的经典,《袁州州学记》虽然不像欧阳修散文那样摇曳多姿,也不像苏东坡散文那样豪放与婉约兼备,但它凝炼庄重的语言让我们领略到散文厚实的格调。如果撇去它的文学意义不论而从广告层面上去看,《袁州州学记》可能是较早宣传宜春(袁州)的报告文学了。就凭这一点,我们也有理由感谢李觏。据史志载,最早在宜春兴建昌黎书院(当时称韩文公祠)的正是《袁州州学记》中的主角祖无择。由此很自然会让人想到,倘若昌黎书院还在,何不以此为基础,建成一个反映宜春古代教育的场所——就像在北京的国子监中展示北京的文明史——让人们能真切地触摸到宜春的一段文化史。

诗人简介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341篇诗文

诗文推荐

普庵教化修浮桥,信心自肯大丰饶。

解脱皆因不思议,度人无量永赵遥。

秀江千古源何极,非干今日与明朝。

一生补处谁知有,万德咸欢寂体寥。

蚊子眼中藏刹土,红灯焰裹势眉毛。

毫发虚空全不漏,海山相击浪滔滔。

石牛吃尽张公粟,木女垂丝钓巨鳌。

新罗国打西川鼓,东震旦抛北越刀。

孔自孔,毛自毛,针劄不入大雄豪。

妄想颠倒苏公盛,未解撑船弄行篙。

岂在文言多卜度,德山拄杖不敲槽。

人笑杜陵客,短褐鬓如丝。

得钱沽酒,时赴郑老同襟期。

清夜沉沉春酌,歌语灯前细雨,相觅不相疑。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问先生,今去也,早归来。

先生去后,石田茅屋恐苍苔。

休怪相如涤器,莫学子云投阁,儒术亦佳哉。

谁道官独冷,衮衮上兰台。

君非身尤谪南州,南方尚鬼其俗媮。

蛇为邻,虎为陬,丹茅苦竹深幽幽。

邑人祠鬼拜古树,竹杯一仰来烹牛。

牛死啮戄常不幸,谁得禁止专锄钩。

借曰未信君且往,民将语怪君听不。

仰山头,有行舟。

湛贲及第,彭伉落驴。

欹枕肱曲,匮藏美玉。

造道高深,庭草交绿。

中庸致曲,学记琢玉。

子过仙柯,瞻彼淇绿。

中朝理章服,南国随旌旆。

腊酒湘城隅,春衣楚江外。

垂帘白角簟,下箸鲈鱼鲙。

雄笔佐名公,虚舟应时辈。

按俗承流几路清,平明山霭春江云。

湓城诗赠鱼司马,汝水人逢王右军。

绿蘋白芷遥相引,孤兴幽寻知不近。

井上铜人行见无,湖中石燕飞应尽。

礼门前直事仙郎,腰垂青绶领咸阳。

花间五马迎君日,雨霁烟开玉女冈。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

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

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少日襟期,不信儒冠,能把身误。

长歌拂袖南来,眼底云霄平步。

黄金散尽,三年流落京华,区区又上并州路。

官冷坐无毡,任斋盐朝暮。

今古。

男儿万里封侯,休叹云萍羁旅。

我亦苍黄,明日携书北去。

居庸关下,萧萧风振驼铃,酒醒梦觉君何处。

画出断肠时,满斜阳烟树。

益为蕃捍西南隅,物众地大称名都。

择守来頒兹土政,治人颇与他邦殊。

蹉跌一有戾條教,便宜皆得行黥诛。

群奸帖息不敢动,无复弄兵觊穿窬。

任威或谓一时事,立政恐事非长世图。

岂无达识究是否,重在改作徒嗟吁。

仲翁裔孙有伟度,敢决不以常文拘。

当官勇欲除蔽法,伊尤内恻仁心孚。

视人无异远方意,威刑惠政还相须。

始时岁荒力赈救,坐使饿殍成完肤。

既而为俗思根本,其在立学陈师谟。

大开庠儒务诲导,秀民从慕纷来趋。

遂言讲署鸿生职,使演经傅傅诸徒。

奏函一上闻法座,诏劄即日来諧俞。

诏云信汝辨治蜀,缓任威罚先文儒。

公心感激侈上赐,刻在金石尊神谟。

覆之大厦牓美称,日久傅者期无渝。

邦人承风为盛事,观者填道来于于。

嗟嗟多士其听命,勿即邪径安夷涂。

师无訿圣生率教,信尚姬孔尊唐虞。

施之乡党励雅俗,仁谊得以相持扶。

汉皇初始盛文学,起自蜀国行中区。

本朝教化视三代,建元安可为齐驱。

吾君训辞谕万里,义均盘诰兹宣敷。

吾守教本数一国,学成洙泗相涵濡。

臣谋君从协大义,圣哲倡和真同符。

欲歌盛节示万古。

才不迨志嗟其愚。

山连霞,水半沙,十步九步神仙家。

草初芽,树欲花,香风二百里春华。

人谓此行良可乐,我送出门还作恶。

初心谓何姑勿道,为贫去抱夫子脚。

天台如今人物林,芹芳藻洁纷佩衿。

物议无情忧责重,尽人须要先尽心。

好为人师古所戒,况汝大欠镫窗债。

理义无穷白日速,相长工夫方有在。

视身如玉宜好修,守口如瓶勿起羞。

平平之外无赫赫,介介之中有休休。

劳其筋骨饿肤体,乃汝法家并拂士。

恩爱极处言语切,岂得已哉汝行矣。

我年虽迈尚自强,藜藿能延寿命长。

相望只有片云隔,不比远去无游方。

时节飞书当莱舞,两字平安胜三釜。

三年电光一抹过,但要学成身立来归见父母。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