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

    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

    小窗愁黛淡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 别後不知君远近。

    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沈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

    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尽。

  • 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

    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难是并得。

    况东城、凤台沙苑,泛晴波、浅照金碧。

    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阴摇曳,荡春一色。

    画堂迥、玉簪琼佩,高会尽词客。

    清欢久、重然绛蜡,别就瑶席。

    有翩若轻鸿体态,暮为行雨标格。

    逞朱唇、缓歌妖丽,似听流莺乱花隔。

    慢舞萦回,娇鬟低亸,腰肢纤细困无力。

    忍分散、彩云归后,何处更寻觅。

    休辞醉,明月好花,莫谩轻掷。

  • 细把君诗说。

    怅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

    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

    乍一见、寒生毛发。

    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

    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

    叹夷甫、诸人清绝。

    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

  •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 弱柳丝千缕。

    嫩黄匀遍鸦啼处。

    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

    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

    曾画楼、见个人人否。

    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

    为谁都著眉端聚。

    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

    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

    闲傍枕、百啭黄鹂语。

    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 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天涯真老矣。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