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转孤城。

    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

    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

    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

    花艳参差,香雾飘零。

    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

    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

    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

  • 一夜冰澌满玉壶。

    五更喜气动洪炉。

    门前桃李知麟集,庭下芝兰看鲤趋。

    泉脉动,草心苏。

    日长添得绣工夫。

    试询补衮弥缝手,真个曾添一线无。

  • 清润风光雨後天。

    蔷薇花谢绿窗前。

    碧琉璃瓦欲生烟。

    十里闲情凭蝶梦,一春幽怨付鲲弦。

    小楼今夜月重圆。

  •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

    萧条病骥。

    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

    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

    身万里,旧社凋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

    清愁自醉。

    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

    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

    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

  • 潇潇细雨。

    雨歇芳菲犹淡伫。

    密洒轻笼。

    湿遍柔枝香更浓。

    琼腮微腻。

    疑是凝酥初点缀。

    冷体相宜。

    不似梨花带雨时。

  •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

    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妾意浓。

    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

    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

    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

    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

    然皆乱亡其国。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

    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

    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 独木小舟烟雨湿。

    燕儿乱点春江碧。

    江上青山随意觅。

    人寂寂。

    落花芳草催寒食。

    昨夜青楼今日客。

    吹愁不得东风力。

    细拾残红书怨泣。

    流水急。

    不知那个传消息。

  •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