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姑儿。

    红袖衣。

    初发黄梅插稻时。

    双双女伴随。

    长歌诗。

    短歌诗。

    歌里真情恨别离。

    休言伊不知。

  • 道字娇讹苦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

    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何则?

    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彼威公何人也?

    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

    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

    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

    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

    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

    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呜呼!

    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夫何患三子者?

    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

    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

    何者?

    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

    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

    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

    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

    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 秋容老尽芙蓉院。

    草上霜花匀似翦。

    西楼促坐酒杯深,风压绣帘香不卷。

    玉纤慵整银筝雁。

    红袖时笼金鸭暖。

    岁华一任委西风,独有春红留醉脸。

  • 吹箫人去。

    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

    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

    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

    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

    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

    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

    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

    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 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

    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入明光宫。

    宫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贵人,走马来看不动尘。

    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

    人间俯仰成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

    当时亦笑张丽华,不知门外韩擒虎。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 轻匀两脸花,淡扫双眉柳。

    会写锦笺时,学弄朱弦后。

    今春玉钏宽,昨夜罗裙皱。

    无计奈情何,且醉金杯酒。

  • 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

    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

    枕畔风摇绿户。

    唤人醒、不教梦去。

    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 春晚出山城,落日行江岸。

    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

    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