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可必乎?

    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

    天不可必乎?

    仁者必有后。

    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

    ”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

    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

    ”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

    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

    天将复兴王氏也欤!

    何其子孙之多贤也?

    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

    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

    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

    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

    铭曰:“呜呼休哉!

    魏公之业,与槐俱萌;

    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

    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

    庶几侥幸,不种而获。

    不有君子,其何能国?

    王城之东,晋公所庐;

    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呜呼休哉!

  • 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浅。

    障泥南陌润轻酥,灯火深深院。

    入夜笙歌渐暖。

    彩旗翻、宜男舞遍。

    恣游不怕,素袜尘生,行裙红溅。

    银烛笼纱,翠屏不照残梅怨。

    洗妆清靥湿春风,宜带啼痕看。

    楚梦留情未散。

    素娥愁、天深信远。

    晓窗移枕,酒困香残,春阴帘卷。

  •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

    相尚以道。

    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

    惟先生以节高之。

    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

    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

    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

    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

    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

    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 我观文忠公,四子皆超越。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

    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

    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

    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死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

    (熙宁之末,仲纯父见仆于京城之东,曰:“吾梦道士持告身授吾曰:上帝命汝为长白山主,此何祥也?

    ”明年,仲纯父没。

    )伤心清颍尾,已伴白鸥没。

    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千里不难到,莫遣历块蹶。

    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

  •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

    歌罢还颦。

    恨隔炉烟看未真。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

    倦客红尘。

    长记楼中粉泪人。

  • 怅望梅花驿,凝情杜若洲。

    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

    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

    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

  • 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

    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仕而居官者罢其给。

    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

    」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

    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

    妻之族,无冻馁者;

    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

    彰君之赐乎?

    」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

    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

    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晏子为近之。

    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

    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

    况于施贤乎!

    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

    而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

    况于他人乎!

    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

    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

    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

    画帘遮匝,新翻曲妙,暗许闲人带偷掐。

    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

    昨夜诗有回文,韵险还慵押。

    都待笙歌散了,记取来时霎。

    不消红蜡,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

    (栏角 一作:阑)

  •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

    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

    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