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 麟之为灵,昭昭也。

    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

    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

    惟麟也,不可知。

    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

    麟为圣人出也。

    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

    ”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 太行之阳有盘谷。

    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

    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

    盘之土,维子之稼;

    盘之泉,可濯可沿;

    盘之阻,谁争子所?

    窈而深,廓其有容;

    缭而曲,如往而复。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

    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

    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

    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

    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

    ”周公入贺。

    王曰:“戏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戏。

    ”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

    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

    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

    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

    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

    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

    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

    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

    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

    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

    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

    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三握其发。

    天下之贤才皆已举用,奸邪谗佞欺负之徒皆已除去,四海皆已无虞,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皆已宾贡,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皆已销息,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皆已修理,风俗皆已敦厚,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皆已得宜,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皆已备至,而周公以圣人之才,凭叔父之亲,其所辅理承化之功又尽章章如是。

    其所求进见之士,岂复有贤于周公者哉?

    不惟不贤于周公而已,岂复有贤于时百执事者哉?

    岂复有所计议、能补于周公之化者哉?

    然而周公求之如此其急,惟恐耳目有所不闻见,思虑有所未及,以负成王托周公之意,不得于天下之心。

    如周公之心,设使其时辅理承化之功未尽章章如是,而非圣人之才,而无叔父之亲,则将不暇食与沐矣,岂特吐哺握发为勤而止哉?

    维其如是,故于今颂成王之德,而称周公之功不衰。

    今阁下为辅相亦近耳。

    天下之贤才岂尽举用?

    奸邪谗佞欺负之徒岂尽除去?

    四海岂尽无虞?

    九夷、八蛮之在荒服之外者岂尽宾贡?

    天灾时变、昆虫草木之妖岂尽销息?

    天下之所谓礼、乐、刑、政教化之具岂尽修理?

    风俗岂尽敦厚?

    动植之物、风雨霜露之所沾被者岂尽得宜?

    休征嘉瑞、麟凤龟龙之属岂尽备至?

    其所求进见之士,虽不足以希望盛德,至比于百执事,岂尽出其下哉?

    其所称说,岂尽无所补哉?

    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愈之待命,四十馀日矣。

    书再上,而志不得通。

    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

    惟其昏愚,不知逃遁,故复有周公之说焉。

    阁下其亦察之。

    古之士三月不仕则相吊,故出疆必载质。

    然所以重于自进者,以其于周不可则去之鲁,于鲁不可则去之齐,于齐不可则去之宋,之郑,之秦,之楚也。

    今天下一君,四海一国,舍乎此则夷狄矣,去父母之邦矣。

    故士之行道者,不得于朝,则山林而已矣。

    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

    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矣。

    故愈每自进而不知愧焉,书亟上,足数及门,而不知止焉。

    宁独如此而已,惴惴焉惟,不得出大贤之门下是惧。

    亦惟少垂察焉。

    渎冒威尊,惶恐无已。

    愈再拜。

  •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 繁弦奏渌水,长袖转回鸾。

    一双俱应节,还似镜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