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注释

①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②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④疏:开阔、稀疏。

⑤藉:凭借。

赏析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桐”前着一“疏”,既让人感到“流响”的易于流传,又与末句“秋风”相应。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是从上面两句引发出来的议论。意思是“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沈德潜说:“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这一托物寓意的名句,既是写景,也是抒怀,是唐诗中最早咏蝉的,很为后世称道。虞世南原是陈隋旧臣,入唐后以文才和德行受到唐太宗的器重,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虞世南借蝉咏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藉,自会扬名。情景交融,显得十分和谐自然。这两句用的是比喻,蝉声远传不是借藉于秋风的传送,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诗人的人格美,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现了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读者可从中想像到人格化了的蝉儿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可谓巧妙至极。正像曹丕在《典论o论文》中所言“不做良臣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名声自传达于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展示了一个清狂自负、踌躇满志的士大夫形象。 施朴华《岘佣说诗》曰:“《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其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同是唐人,又都是托咏蝉以寄意,由于作者的地位、遭际、气质彼此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

背景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使得李世民对其称赞有加,深得赏识,于是常邀他参加一些典礼活动。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李世民询问大家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虞世南便诵读出该诗。

诗人简介

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原有诗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国时期,张寿镛辑成 《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37篇诗文

诗文推荐

海云含雨重,江树带蝉疏。

绿树新蝉第一声。

不说龟毛,无论兔角。

幻躯闲想如蝉壳。

怎生亦得显金容,算来全在心知觉。

志不回环,道非遥邈。

洞天白雪成红雹。

化为自在个灵童,自然

春光景媚。

花褪残红炎天气。

蝉噪高枝。

雁叫长空雪乱飞。

四时如箭。

八节忙忙频改换。

满捧金彝。

祝寿如同海岳齐。

皇情怅东{舟世}。

羽斾拂南廛夏云清朝景。

秋风扬早蝉。

饮和陪下席。

论道光上筵。

蝉噪日将落。

行旅名虽恶,游山兴亦深。

酒无官榷价,松有道傍阴。

鹅鸭豀浴,蜩蝉树树吟。

逍遥俦侣怪,骂我失常心。

玄蝉号白露。

兹岁已蹉跎。

群物从大化。

孤英将奈何。

瑶台有青鸟。

远食玉山禾。

昆仑见玄凤。

岂复虞云罗。

晓日兮花飞,晚风兮柳嘶。

异趣兮同乐,之二蟲兮何如。

雨壁长秋菌,风枝落病蝉。

近时厌雨,喜午日、放开天日。

不用辟兵符,从今去也,管定千祥万吉。

已报甘泉新捷到,况更是、年丰堪必。

任景物换来,蛙鸣蝉噪,耳边口煎唧。

洋溢。

尽教愿乞,兵厨闲秩。

看恰好园池,随宜亭榭,人道瀛洲压一。

且恁浮沈,奈何衰悴,惟怕牧之名毕。

安得去,占却三神绝顶,瑞芝同拾。

鸣蝉泊雨晴云湿。

游龙翦岸涪江碧。

气候尔和平。

满家浑是春。

公堂虽有酒。

不敌公真有。

寿宿对魁星。

颊红衫鬓青。

易为六经彝训祖,诗关万里风化机。

周孔派外谁复得,商赐言后知者谁。

穿凿簸弄到今日,家自为诗人自易。

数不及理数亦妄,吟而无用吟何益。

京房辈,晚唐诗,悖谬之渠漓之靡。

虽不能为本真累,能误来者滔滔地。

鄞幕多缘奎壁照,铁做脊梁主公道。

有时发经本旨坐虎皮,有时续古正音斥蝉噪。

老夫耄矣不出山,宿学已堕寒灰閒。

卓哉斯文有可宗,身虽不前心已攀。

二松主人忽传意,谓曾齿及穷姓了。

生来欠识韩荆州,我亦自分陈无己。

此心胡为乎来哉,清风明月肝胆开。

满天下是事为事,终归敏手经纶才。

人文所以经天地,直须掀揭山火贲。

民事所以寿根本,要使人人歌既醉。

自顾光阴迫下舂,犹欲拭目儒术功。

不能颂泰交于风云之表,亦可歌丰年于畎亩之中。

家山目断古幽州,百口来归路阻修。

丁字无端轻介胃,蝉冠却羡出兜鍪。

箕裘忍坠先人业,甔石谁客子谋。

不惜饥寒同一死,南来恐来作北人羞。

破故纸,缀袄可防风。

坐卧不愁寒水石,雪中敢采麦门冬。

从此得苁蓉。

浪荡子,常有自然铜。

鼎内朱砂烹炼就,天仙子入白云中。

蝉壳显山

天上宝玉琴,星徽点瑟瑟。

仙人手摩拂,变化通灵术。

忽随琴声起,委蜕如蝉质。

飞翔下绿云,风翅含寒碧。

人间清昼长,游览喜自得。

见我瓶中花,群游过帘额。

高戏乱疏幌,低舞侵堕帻。

却疑午梦酣,身是濠梁客。

栩栩出虚庭,兴阑有归色。

应闻调絃声,惊去无欻迹

书报微之晦叔知,欲题崔字泪先垂。

世间此恨偏敦我,天下何人不哭儿。

[音堆,见诗注。

]蝉老悲鸣抛蜕后,龙眠惊觉失珠时。

文章十帙官三品,身后传谁庇荫谁。

秋千倦倚,正海棠半坼,不耐春寒。

殢雨弄晴,飞梭庭院绣帘闲。

梅妆欲试芳情懒。

翠颦愁入眉弯。

雾蝉香冷,霞绡泪揾,恨袭湘兰。

悄悄池台步晚。

任红薰杏靥,碧沁苔痕。

燕子未来,东风无语又黄昏。

琴心不度春云远。

断肠难托啼鹃。

夜深犹倚,垂杨二十四阑。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乃知此语未必然,李周弹筝听不足。

闻君七岁八岁时,五音六律皆生知。

就中十三弦最妙,应宫出入年方少。

青骢惯走长楸日,几度承恩蒙急召。

一字雁行斜御筵,锵金戛羽凌非烟。

始似五更残月里,凄凄切切清露蝉。

又如石罅堆叶下,泠泠沥沥苍崖泉。

鸿门玉斗初向地,织女金梭飞上天。

有时上苑繁花发,有时太液秋波阔。

当头独坐摐一声,满座好风生拂拂。

天颜开,圣心悦,紫金白珠沾赐物。

出来无暇更还家,且上青楼醉明月。

年将六十艺转精,自写梨园新曲声。

近来一事还惆怅,故里春荒烟草平。

供奉供奉且听语,自昔兴衰看乐府。

只如伊州与梁州,尽是太平时歌舞。

旦夕君王继此声,不要停弦泪如雨。

黄蕊封金,素英缕玉,此花端为君开。

五云深处,昨夜见三台。

天相勋门庆胄,嫖姚後,重产英材。

蝉宫客,胸中万卷,荷橐久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