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桐叶封弟辨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

”周公入贺。

王曰:“戏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戏。

”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

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

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

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

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

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

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

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

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

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

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

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译文

  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小弟弟开玩笑,说:“把它封给你。”周公进去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不可以开玩笑。”于是,成王把唐地封给了小弟弟。

  我认为事情不会是这样的,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不应该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竞促成了他那不合适的玩笑,把土地和百姓给予了小弟弟,让他做了君主,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能随便罢了,难道一定得要遵从办成这件事吗?假设有这样不幸的事,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妇人和太监开玩笑,周公也会提出来照办吗?

  凡是帝王的德行,在于他的行为怎么样。假设他做得不恰当,即使多次改变它也不算是缺点,关键在于是不是恰当,恰当就使它不能更改,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的呢!假若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照办,这就是周公在教成王铸成过错啊,我想周公辅佐成王,应当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导他,使他的举止行动以至玩笑作乐都要符合“中庸”之道就行了,必定不会去逢迎他的过失,为他巧言辩解。又不应该管束成王太严,使他终日忙碌不停,对他像牛马那样,管束太紧太严就要坏事。况且在一家人中父子之间,还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自我约束,何况名分上是君臣关系呢!这只是小丈夫耍小聪明做的事,不是周公应该采用的方法,所以这种说法不能相信。

  有的史书记载说:“封唐叔的事,是史佚促成的。”

注释

(1)传者:书传。此指《吕氏春秋·重言》和刘向《说苑·君道》所载周公促成桐叶封弟的故事。

(2)成王:姓姬名诵,西周初期君主,周武王之子,十三岁继承王位,因年幼,由叔父周公摄政。

(3)小弱弟:指周成王之弟叔虞。

(4)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周朝开国大臣。

(5)唐:古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一带。

(6)不中之戏:不适当的游戏。

(7)苟:轻率,随便。

(8)妇寺:宫中的妃嫔和太监。

(9)举:指君主的行动。

(10)病:弊病。
(11)遂:成。

(12)道:指思想和行为的规范。

(13)从容:此指举止言行。优乐:嬉戏,娱乐。

(14)大中:指适当的道理和方法,不偏于极端。

(15)辞:解释,掩饰。

(16)驰骤:指被迫奔跑。

(17)自克:自我约束。克,克制,约束。

(18)直:只是,只不过。

(19)缺缺(quē):耍小聪明的样子。缺,原文“垂夬”。

(20)唐叔:即叔虞。

(21)史佚:周武王时的史官尹佚。史佚促成桐叶封弟的说法,见《史记·晋世家》。

赏析

本文论述了大臣应如何辅佐君主这一问题。通过桐叶封弟的典故,作者批评了君主随便的一句玩笑话,臣子也要绝对服从的荒唐现象,主张不要盲从统治者的言行,要看它的客观效果。在封建时代,发表这样的观点需要非同一般的胆识。

  “桐叶封弟”是流传很久的一个典故。在“君权神授”的谬论横行的时代,君主具有无上的权威,君主的言行被绝对化了。“天子无戏言”、“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之类的口头禅就是绝好的说明。作者在本文中虽然批评的是周公,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其主旨是说明对君主的一言一行要从实际效果上来观察,而不应盲从。这种观点无疑是进步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此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作者首先扼要地介绍了“桐叶封弟”的史料。然后斩钉截铁地亮明了自己的态度:“吾意不然。”接着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封”或“不当封”,而不在于这是谁的意图。最后提出了周公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辅佐成王。全文丝丝入扣,有破有立,立论明确,读后令人为之叹服。特别是结尾的“或曰”一句,使全文的论证留有余地,更是耐人寻味。

诗人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189篇诗文

诗文推荐

糟糠相乐。

早共梁鸿同隐约。

著籍天门。

隔品新封感帝恩。

满堂儿女。

妇捧金杯孙屡舞。

白发卿卿。

与尔尊前作寿星。

花间棠棣。

匹似人间兄与弟。

一种花枝。

底事当年却盛衰。

中臧蜾蠃。

忽遇暝蛉真类我。

换叶移根。

要与相辉映一门。

识法者惧,欺敌者亡。

水中辨乱,须是鹅王。

忽解羊头削,聊驰熊首轓.扬舲发夏口,按节向吴门。

帆映丹阳郭,枫攒赤岸村。

百城多候吏,露冕一何尊。

寒光凌乱六花纤。

巧穿帘。

不鸣檐。

十里黄垆,遥望辨青帘。

玉树参差何处觅,吟雪曲,捻霜髯。

坐来令我看无厌。

拟名盐。

试尝甜。

飞入深潭,应照老蛟潜。

三白频占来岁稔,良可喜,更何嫌。

秉太阿剑,立太平基。

卷旗青海尾,奏凯乱峰西。

弟应兄呼成活业,汝携锄去我扶犁。

翠岩示徒,千古无对。

关字相酬,失钱遭罪。

潦倒保福,抑扬难得,唠唠翠岩,分明是贼。

白珪无玷,谁辨真假。

长庆相谙,眉毛生也。

纵无所畏,说大脱空。

虽有希求,辨最上供。

俱登瀛馆,俱还洛社,各自健如黄犊。

不消外监与留台,也不要、嵩山崇福。

我如原父,君如贡父,且把汉书重读。

韩公当局等闲过,又看到、温公当局。

寒梅堪羡。

堪羡轻苞初展。

被天人、制巧妆素艳。

群芳皆贱。

碎翦月华千万片。

缀向琼枝欲遍。

小庭幽院。

雪月相交无辨。

影玲珑、何处临溪见。

谢家新宴。

别有清香风际转。

缥缈著人头面。

万卷旧推鸿博,一官且慰蹉跎。

升平楼下赐危科。

曾对颙昂黼坐。

燕颔从来骨贵,鸾栖尚屈才多。

今宵且共入无何。

定远功名么麽。

之调水符欺谩久成俗,关市有契繻。

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

古人辨淄渑,皎若鹤与凫。

吾今既谢此,但视符有无。

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余。

多防竟无及,弃置为长吁。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咄哉瞿昙,诳唬痴獃。

物无自性,我亦非有。

转者为谁,徒劳心手。

知无自性,复是何物。

瞥起情尘,扪空揣骨。

此庵无作,住者何人。

具顶门眼,试辨疏亲。

(古有仁帝,能全仁明以封天下,故为《至仁》之诗二章四韵十二句)猗皇至圣兮,至惠至仁,德施蕴蕴。

蕴蕴如何?

不全不缺,莫知所贶。

猗皇至圣兮,至俭至明,化流瀛瀛。

瀛瀛如何?

不虢不赩,莫知其极。

妙应群机,亨衢得路。

浩浩尘中,如何辨王。

辨得主,进退随且,不妨去住。

倒跨杨岐三脚驴,南北东西夸独步。

藓护苔封白玉柯,沍蓦地转阳和。

任枯半树韵尤古,才放一花春已多。

神倩满庭明月写,香随隔水晚风过。

古今真爱梅人少,原祀诗家始祖何。

太华莲峰降岳灵,两川棠树接郊坰.政同兄弟人人乐,曲奏埙篪处处听。

杨叶百穿荣会府,芝泥五色耀天庭。

各抛笔砚夸旄钺,莫遣文星让将星。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渺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落为谁功?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权也空,名也空,转眼荒郊土一封!

天宝欲末胡欲乱,胡人献女能胡旋。

旋得明王不觉迷,妖胡奄到长生殿。

胡旋之义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传。

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

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

潜鲸暗吸笡波海,回风乱舞当空霰。

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

才人观者相为言,承奉君恩在圆变。

是非好恶随君口,南北东西逐君眄,柔软依身著佩带,裴回绕指同环钏。

佞臣闻此心计回,荧惑君心君眼眩。

君言似曲屈为钩,君言好直舒为箭。

巧随清影触处行,妙学春莺百般啭。

倾天侧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见。

翠华南幸万里桥,玄宗始悟坤维转。

寄言旋目与旋心,有国有家当共谴。

春亭前日聚,一径入深云。

水绿痕初涨,花红蕾欲分。

频敲无限句。

频敲无好句,屡釂有余醺。

不減山阴胜,公宜作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