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

    抑若扬兮,美目扬兮。

    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

    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

    舞则选兮,射则贯兮。

    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纵,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

    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泰山 一作:太山)

  •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 克者何?

    能也。

    何能也?

    能杀也。

    何以不言杀?

    见段之有徒众也。

    段,郑伯弟也。

    何以知其为弟也?

    杀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段,弟也,而弗谓弟;

    公子也,而弗谓公子。

    贬之也。

    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

    何甚乎郑伯?

    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之云尔,甚之也。

    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

    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 元年者何?

    君之始年也。

    春者何?

    岁之始也。

    王者孰谓?

    谓文王也。

    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

    ”王正月也。

    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

    成公意也。

    何成乎公之意?

    公将平国而反之桓。

    曷为反之桓?

    桓幼而贵,隐长而卑。

    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

    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

    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

    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

    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

    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

    母贵也。

    母贵,则子何以贵?

    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 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

    虞无师,其曰师,何也?

    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

    其先晋何也?

    为主乎灭夏阳也。

    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

    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

    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

    ”公曰:“此晋国之宝也。

    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

    ”荀息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

    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

    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

    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

    ”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也。

    ”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

    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

    少长于君,则君轻之。

    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

    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

    ”公遂借道而伐虢。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

    ”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

    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齿寒。

    ’其斯之谓与!

    ”挈其妻、子以奔曹。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

    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

    以我覃耜,俶载南亩。

    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皂,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

    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

    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莫知我艰。

    已焉哉!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

    已焉哉!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

    已焉哉!

    天实为之,谓之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