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注释

1、太行山——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指面积。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6、河阳——黄河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7、且——副词,将近。

8、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9、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为......所苦”的意思。

10、塞(sè)——阻塞。

11、迂(yū)——曲折、绕远。

12、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13、汝——你。这里做复数看,为“你们”的意思。

14、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15、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指,直。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16、汉阴——汉,就是汉水;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17、献疑——提出疑问。

18、以——凭借。

19、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杂然,纷纷的样子。许,赞同。

20、损:——削减。

21、曾(céng)——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

22、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开封县陈留镇境内。魁(kuí)。

23、丘——土堆。

24、置——安放。

25、且——况且。

26、焉——疑问代词,哪里。

27、荷(hè)——扛的意思。

28、夫——成年男子。

29、箕畚(jī bě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30、孀(shuāng) ——孀妻,寡妇。

31、遗男——遗孤,单亲孤儿,遗腹子。

32、龀(chè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这里始龀表示年龄,约七八岁。龀,换牙。

33、寒暑易节——冬夏换季,指一年的时间。易,交换。节,季节。

34、始一反焉——才往返一次。反,通“返”往返。焉,语气助词。

35、河曲——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芮城县西。

36、叟(sǒu)——老头。

37、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

38、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39、长息——长叹。

40、一毛——一草一木,地面所生的草木,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4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

42、匮(kuì)——竭尽的意思。

43、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虽,即使。之,用在主谓之间,无实意。

44、苦——愁。

45、亡(wú)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通“无”。

46、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拿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操,持。

47、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其,愚公。已,停止。

48、帝——神话中的天帝。

49、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感,被……感动。

50、夸娥氏——神话中力气很大的神。

51、负——背。

52、厝(cuò)——同“措”,放置。

53、朔东——就是朔方以东地区,指山西省的东部。

54、雍——就是雍州,在现今陕西、甘肃省一带地区。

56、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

57、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中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关于这部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的列御寇著的;另一种认为是后来晋代的人著的,没有定论。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赏析

《愚公移山》主题思想即恒道。

“愚公移山”故事出自《列子》。《列子》文本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崇尚虚静思想,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也正是对《列子》文本中核心思想的充分注解:

首先,“愚公移山”故事象征了“道”的永恒性。联系其他篇章,从《列子》一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上分析即可看出,《列子》不但继承了《道德经》关于“恒道”的思想,而且从过程论的角度予以了发挥。《天瑞》篇在论及阴阳的时候分别以“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来指称天地化生的不同阶段。最后,作者又以“一”到“九”的数字象征大道循环往复的运动。而“愚公移山”故事中子子孙孙无穷尽的意象实际上可以看作大道永恒而生生不息精神的寄托。其次,故事表达了道家的“抱一”观念。这种观念起端于老子《道德经》,并且被《列子》、《庄子》等道家著作所继承和诠释。道家讲的“一”乃是基于“道”的整体性、永恒性、化生性而提出的重要概念,体现了哲学的高度抽象。《道德经》称“道生一”,又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引伸到社会人生方面,“抱一”即表现为行事持之以恒,具有坚定信念。愚公虽然年纪很大,但却坚信可以搬走两座大山,并且率领子孙挖山不止,以实际行动履行了道家的“抱一”精神。

张湛《列子注》之后,“愚公移山”的故事得到广泛流传,但更多时候这个故事已经脱离了《列子》引用这则故事的语境,不再是一个哲学命题的注脚,而成为可以随意解释的一个独立故事,当然这也立足于故事本身的可延展性和多元解释的可能性。正因为这样,该故事在文学、哲学、甚至是民间信仰中都得到了新的解读。

愚公何德,遂荷锸而移山;精卫何禽,欲衔石而塞海。(南北朝\庾信《拟连珠四十四首》之三八)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唐·丘鸿渐在《愚公移山赋》里也提到了愚公形象,他说:止万物者艮,会万灵者人。艮为山以设险,人体道以通神。是知山之大,人之心亦大,故可以议其利害也。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千岩纠纷,万仞回互。蓄冰霜而居夏凝结,联源流而飞泉积素。爰有谆谆愚叟,面兹林麓。怆彼居之湫隘,惩祁寒之惨毒。激老氏之志,且欲移山;当算亥之年,宁忧就木。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已;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傥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多岐在於亡羊,齐物同於指马。我修词而忘倦,彼移山之不舍。吾亦安知夫无成与有成,谅归功於大冶。在这里,作者提出的愚公移山之人道与天道说。提出了“知山之大,人之心亦大”的思想。移山之既成,在于“愚公之道行”,“体道以通神”,因而人天同心,最终获得有成。

人道大于天道,天地同心,人能感天,这是唐代人通过解读愚公移山而得到的哲学思想和精神。不论是究其“志气”、“自成”,还是“精诚之心”,都是持肯定、赞扬的态度来肯定愚公这个形象的。以此训寓后人。

传统的叙事寓意指遇上困难时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持之以恒,争取最后的胜利。这是一个经典的叙事手法,而且寓意深刻。[5]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文本中插入了愚公和智叟二人的对话,蕴含着寓言所特具的哲理,颇能发人深省。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智叟的“笑”,是对愚公移山不屑一顾的轻蔑情态;智叟的“止”,是对愚公移山不以为然而进行粗暴的干涉。这个自以为多智的老头子,在他的眼里,愚公能移山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所以脱口而出,给愚公泼冷水。智叟讥笑愚公笨拙,所持理由与愚公的妻子相同,便两者态度迥异,一个是自视其高,加以阻挠,一个是提疑问,目的是为解决问题。

智叟,智于其表,愚在其中,因此愚公对智叟的冷嘲热讽,先报之以一声长叹,表示遗憾想不到智叟竟是这样的木然无知,接着,针锋相对地进行驳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出语尖锐犀利,毕露锋瓦。这段话含有很大的思想空量,阐述了“有限”和“无限”的朴素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表现了愚公迎难而上的精神。

智叟只看到愚公的“残年余力”及山高难以削平的一面,而看不到人类延续不断及山不会增高的一面,所以堪称“固不可彻”,比起愚公的目光来实是短浅。愚公藐视大山,敢于移山,知难而进,坚韧不拔,是因为他看到了人的作用,通过努力,事物是能够转化的。由此可见愚公形愚而实智。

文章篇末以移山取得了最后胜利,矛盾获得了解决,作为故事的结局,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由于古代生产力和自然科学不发达的缘故,往往幻想着能有超人力量来帮助人们移山填海,征服大自然,所以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写“操蛇之神”听说愚公要永不停息地挖山而害怕起来,将此事告诉了“天帝”,“帝感其诚”,就派遣了两个大力士把两座大山背走了。

这显然是神话,在客观理实中是不存在的,但却反映了当时人们有“人定胜天”的强烈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雄伟气魄,也反映了作者对作品中所阐述的哲理思想的坚信,以神话的形式给予了肯定。寄未来理想的实现于神话,寓哲理思想于想象,作者这样写,就是为了让人们在精神是得到鼓舞,在情绪上受到感染。

这则寓言在写作上,有两个显著的艺术特色:

第一,对比手法的运用相当成功。为了突出愚公“挖山水止”的精神,强调矛盾可以互相转化的哲理思想的正确,就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与“山不加增”对比;为了表现移山时不畏艰险的气概,激励人们去掌握这一哲理思想,就以“年且九十”的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的家庭,“始龀”的助手,与“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对比;为了说明愚公并不愚,智叟并不智,显示这一哲理思想所产生的威力,就以智叟的一开始的“笑而止之”与被驳后的“无以应”对比,等等,在对比中逐步完成了愚公艺术形象的塑造。

第二,故事情节的安排比较巧妙。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加之行文紧凑,笔墨舒洒自如,令人读后兴味盎然。文章摆出了人和山的矛盾,写愚公“聚室而谋”,全家人纷纷表示赞成,接着就该是行动起来一起移山,谁知愚公之妻献疑,产生了波折,而所疑的都是移山中碰到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不解决,那人和山的矛盾也就不能解决。经过讨论,商量了办法,出现了移山劳动的盛况,接着就该是苦战不休,不料跳出来个智叟,形成了移山的阻碍,老愚公就和智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揭示出寓言所包含的哲理思想,这样既突显了愚公精神的可贵,同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一个仅有三百余字的简单的故事里,将较多的矛盾集中起来描写,能够收到戏剧性的艺术效果,否则顺流平坡地写下去,还不只是索然寡味,更重要的是所要强调的内容得不到强调,不能使主题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而圆满地表达出来。一般地讲,从简单中见复杂,在情节安排上并不容易,因此处理得不好,就会使人感到复杂中仍然显得简单。《愚公移山》故事本身简单,但由于在情节的处理上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从矛盾相继出现的尖锐性上去显示复杂性,这样就增强了文章跌宕的气势,引人入胜。解决矛质,没有简单化,愚公说服其妻,不是以空话大话压服,而是靠众人拿出办法;驳倒智叟,不是泛泛顶撞,而是据理而言。愚公的“理”,非等闲之论,它是作品中哲理思想的精髓,字字如锤击出的火星,句句似脱了弦的利箭,都是性格化的语言,又都是有哲理思想深度的语言,。正是如此,理直才能气壮,理屈必然词穷,愚公驳得智叟哑口无言。两个人的辩论将故事情节推上了高潮,使寓言的寓意得到充分的展示。

背景

战国初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学派在传扬自己的主张时,常运用大量生动的小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这样,寓言就空前繁荣起来。

诗人简介

列御寇,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郑国人,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有《列子》八卷,早已散失。► 4篇诗文

诗文推荐

松直棘曲,凫短鹤长。

日移山影转,风送野花香。

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

是事精皆易,唯诗会却难。

因携一家住,赢得半年吟。

吟馀潮入浦,坐久烧移山。

三年清似水,六月冷如冰。

一通红锦重,三事紫罗轻。

瘦肌寒带粟,病眼馁生花。

避乱一生多雪留寒竹寺舍冷,风撼早梅城郭香。

画球轻蹴壶中地,彩索高飞掌上身。

毕公好志。

官障私魔心不二。

决烈修持。

能可移山志不移。

尘缘一削。

世上荣华无染著。

可称仙徒。

堪许完全大药炉。

初拜清扬日,菰城荻始芽。

家声璜出渭,骏气马生洼。

博识该三箧,宏才记五车。

商明挈日月,文彩炫云霞。

结友方倾盖,连姻复附葭。

凤軿银烛映,鸾扇采云遮。

去作南阳别,俄成泽国赊。

浚都先玉辔,濉水会仙槎。

我止邗沟第,君归霅水涯。

枌关方{拖扌换弓}檐,毳幕忽鸣笳。

茂苑依城堞,菁山隐谽谺。

林峦迷雾豹,鼓吹只池蛙。

宇宙焦先室,庖厨蔡樽茄。

旋闻翦蛇豕,却共注鱼虾。

经笥精蓝肄,辞锋试席夸。

棘闱排胜阵,枫殿趁朝赮。

联籍攀丹桂,连名拟墨{祸左换纟}。

枕溪同择胜,筑室共崇窊。

许迈通悬霤,何君住若耶。

奇礓争磊砢,嘉卉斗纷葩。

风入黄芦浦,烟横白鹭沙。

鷁舟行橹短,蚁酒酌尊污。

觅句文词竞,枰棋笑语哗。

山深陪杖屦,林僻预瓜茶。

歌入卑王豹,琴闲鄙瓠巴。

朝游趁奔鹿,暮宴起栖鸦。

溪上方霏屑,山阴遽及瓜。

殿诃纷候吏,罄折拥晨衙。

踊跃良朋贺,睢盱野老呀。

铜章里轻掷置,银绂嗣荣加。

还与牛同皁,宁嗟凤在笯。

归来齐靖节,隐去类祁嘉。

鴆堇功名会,膏梁释梵家。

果因流菜叶,倏尔认桃花。

杜口伤鸣雁,持钩出睡蛇。

少多临济节,生死秘魔叉。

蔬食期羹芋,蓬心正倚麻。

一朝牵吏鞅,琐质滥京华。

宫邸便清佚,官曹惧过差。

学无裨稚騃,儒或变淫奢。

仰德劳心膂,陈情费齿牙。

幸蒙鱼网细,数寄雁行斜。

凝望千岩阻,阿因两桨拿。

身修谁琢切,诗病孰疵瑕。

缩地今无费,移山第觅夸。

愿怜鱼蓄榭,莫惜马频檛。

骥尾终期附,牛鸣幸不遐。

清标如会觌,羇旅失悲嗟。

悃愊烦青镂,凄凉倦绛纱。

聊须哦短句,缄印锦溪砂。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唐世衰。

有父溺死兮谁者怜之,呼天与地兮涕涟洏。

至险不测涛与风,至幽不仁鱼与龙,至孝不昧感即通。

岂人之灵兮,不若厖之雄。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吾生之弱龄。

往者吾不及兮,来者吾不获观其败与赢。

愚公老矣山为平,精卫藐然海为倾。

枕吾戈兮缚尔缨,猛志毅气妖氛澄。

昊天克巩兮靡人弗胜,诵娥之烈兮摇我心旌。

青山不曾乘云去。

怕有愚公惊著汝。

人间踏地出租钱,借使移将无著处。

三星昨夜光移度。

妙语来题桥上柱。

黄花不插满头归,定倩白云遮且住。

老潘双眸如绀珠,带以秋阳朝露之清腴。

山形水熊出没千百变,经君指顾不得藏锱铢。

我昔少年好狂走,风餐雨沐逐逐忘朝晡。

至今卧游想共处,但觉云涛烟瘅千晨行须臾。

匡庐春风锺阜云,彭浪之矶大小飞来孤。

秦淮震泽洞庭野,峨眉缥缈南接五岭东苍梧。

归来把锄剡山下,有时一竿钓月贺家湖。

笼鹰枥马困羁束,每逢风鸣草惊动号呼。

闻君谈诊到骨髓,褰衣振迅恨不六翮生形躯。

寻牛卜龙古所有,君家祖孙三叶传青鸟。

人言河流可移山可凿,秦皇汉武已类愚公愚。

相留徘徊山南山北一百里,胜处忽然开酒壶。

万石崔嵬,二水涟漪。

此江山、天下之奇。

太平气象,百姓熙熙。

有文章公,经纶手,把州麾。

满斟寿酒,笑拈梅枝。

管年年、长见花时。

佳人休唱,浅近歌词。

读浯溪颂,愚公记,澹岩诗。

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苕溪渔隐》)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

(以下《诗话》)是事精皆易,唯诗会却难。

(《赠贯休》)因携一家住,赢得半年吟。

(《石首县》)吟馀潮入浦,坐久烧移山。

(《湘江》)三年清似水,六月冷如冰。

(《赠县令》)一通红锦重,三事紫罗轻。

(以下《绣石书堂》)瘦肌寒带粟,病眼馁生花。

避乱一生多。

雪留寒竹寺舍冷,风撼早梅城郭香。

(《锦绣万花谷》)画球轻蹴壶中地,彩索高飞掌上身。

(清明,事文类聚)

青山不曾乘云去。

怕有愚公惊著汝。

人间踏地出租钱,借使移将无著处。

三星昨夜光移度。

妙语来题桥上柱。

黄花不插满头归,定倩白云遮且住。

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

(《苕溪渔隐》)苦吟僧入定,得句将成功。

(以下《诗话》)是事精皆易,唯诗会却难。

(《赠贯休》)因携一家住,赢得半年吟。

(《石首县》)吟馀潮入浦,坐久烧移山。

(《湘江》)三年清似水,六月冷如冰。

(《赠县令》)一通红锦重,三事紫罗轻。

(以下《绣石书堂》)瘦肌寒带粟,病眼馁生花。

避乱一生多。

雪留寒竹寺舍冷,风撼早梅城郭香。

(《锦绣万花谷》)画球轻蹴壶中地,彩索高飞掌上身。

(清明,事文类聚)

横石三五片。

长松一两株。

对君俗人眼。

真兴理当无。

野老披荷叶。

家童扫栗跗。

竹林千户封。

甘橘万头奴。

君见愚公谷。

真言此谷愚。

停君金叵罗,听我秦淮歌。

长江西来几千里,沿洄直入台城里。

浮青荡绿南北流,至今犹号秦淮水。

秦淮之水能容舟,秦淮之上花满楼。

美人卷帘垂玉钩,太白仙人清夜游,酒酣乘月往石头。

棹歌渡淮水,倒披紫绮裘。

英风撼五岳,豪气隘九州。

迩来四千四百九十五甲子,无人继此移山倒海之风流。

水光依然月如故,断云零落令人愁。

岂无清歌与美酒,与子碌碌诚堪羞。

我歌秦淮歌,送君秦淮去。

城西酒楼在何处,主人今非旧孙楚,且须痛饮歌达曙。

达曙歌,醉方寝,笑压吴姬股为枕,满身模糊覆宫锦。

明年我亦泛秦淮,手解金龟就君饮。

阳穷乃悔吝。

世季诚屯剥。

奔河绝地维。

折柱倾天角。

成羣海水飞。

如雨天星落。

负锸遂移山。

藏舟终去壑。

生民忽已鱼。

君子徒为鹤。

畴昔逢知己。

生平荷恩渥。

故组竟无闻。

程婴空寂寞。

永嘉独流寓。

中原惟鼎镬。

道险卧樚栌。

身危累素殻。

漂流从木梗。

风卷随秋箨。

张翰不归吴。

陆机犹在洛。

汉阳钱遂尽。

长安米空索。

时占季主龟。

乍贩韩康药。

伏辕终入绊。

垂翅犹离缴。

徒怀琬琰心。

空守黄金诺。

虢郐终无寄。

齐秦竟何托。

大夫唯闵周。

君子常思亳。

寂寞共羁旅。

萧条同负郭。

农谈止榖稼。

野膳唯藜藿。

操乐楚琴悲。

忘忧鲁酒薄。

渭滨观坐钓。

谷口看秋获。

唯有丘明耻。

无复荣期乐。

夷则火星流。

天根秋水涸。

冬严日不暖。

岁晚风多朔。

杨浮有怪云。

细凌闻灾雹。

木皮三寸厚。

泾泥五斗浊。

虽忻曲辕树。

犹惧雕陵鹊。

生涯实有始。

天道终虚橐。

且悦善人交。

无疑朋友数。

何时得云雨。

复见翔寥廓。

大壑松不雕,高山石不朽。

覆载无改易,世有董烈妇。

烈妇王氏名桂芳,十七嫁与董家郎。

董郎卧瘵一年死,烈妇呕血手敛藏。

当时信誓对日月,谁能上掩日月光。

死生契阔志不违,老姑无依老母嫠。

母与烈妇伯父期,他年徐与重结褵。

为言:“汝婿昔僦居,婿死居停主人将夺之。

汝曷来归与汝栖,与汝伯父相因依。

”烈妇闻命志益悲:“未闻太行王屋曾为愚公移?

天地生我死我自有处,何有一撮茅土为瀍帷?

”啼眠风洒洒,母日护之不少舍。

后数日母去,谓:“汝送我而后返,吾不汝诈。

”妇勉从母归,稍进一饭喀喀哽塞不能下,长号浪浪泪满把。

投匕曰:“我去。

”母复送之野。

烟云惨淡日一抹,宣公桥下水泼泼。

妇云:“母乎!

河水清且沦漪,吾往从之,乐不可遏。

”母闻惊绝色惨怛,大呼褰裳不可脱。

渐台水深濑水阔,断萍芒芒强令活。

去矣还复入君门,抱君灵主哭诉君:“君神在木闻不闻,肉摧血裂魂纷纶。

母去儿解防,儿身终自妨。

儿有十尺麻,为君系三纲。

”粗粗髽绖移在脰,玉质高悬几筵右。

手持元气还乾坤,青天增高地增厚。

是时妇年才十八,英风烈烈塞宇宙。

呜呼!

十五国风一共姜,南朝惟见李侍郎。

忠节不但臣节庆,为尔君夫何独幸。

岂弟君子洪嘉兴,二年一日风教行。

为尔成坟敕埋玉,彤管有绎光荧荧。

岂徒肇家声,岂徒信乡俗。

歌谣长吏泽,爱戴国家福。

慰存尽封恤,树劝望旌复。

呜呼!

天下多美人,人百其身倘可赎。

混元南岳初开,瑞云透出昆仑表。

星移电转,阴升阳降,红光缥渺。

鹤舞鸾翔,看乌龟共,赤龙蟠绕。

尽鸿ㄨ一气,烹成造化,神仙道,片时了。

云散十方三岛,洞天深、月明风袅。

此时占得,长生门户,遐龄体调。

吟咏从佗,海移山变,石枯松老。

伴烟霞独向,非非境外,恨知音少。

正江南二月,春色里、送君行。

对芳草晴烟,海棠细雨,不尽离情。

思量汉皋城上,共当时、飞尽人青冥。

醉后嘉陵山色,马头杨柳秦亭。

十年一别鬓星星。

慷慨只平生。

爱激浊扬清,排纷解难,肝胆峥嵘。

此心一忠自信,更太平、丞相旧知名。

寄谢草堂猿鹤,移山未要山灵。

阴阳开阖,元气变化,泄为百川,凝为崇山,山川之作,与天地并,疑有真宰而未知尸其功者。

有若巨灵赑屃,攘臂其间,左排首阳,右拓太华,绝地轴使中裂,坼山脊为两道,然后导河而东,俾无有害,留此巨迹于峰之巅。

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及以为学者拘其一域,则惑于余方。

曾不知创宇宙,作万象,月而日之,星而辰之,使轮转环绕,箭驰风疾,可骇于俗有甚于此者。

徒观其阴骘无眹,未尝骇焉。

而巨灵特以有迹骇世,世果惑矣。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锻炼六气,作为万形。

形有不遂其性,气有不达于物,则造物者取元精之和,合而散之,财而成之,如埏埴炉锤之为瓶为缶,为钩为棘,规者矩者,大者细者,然则黄河、华岳之在六合,犹陶冶之有瓶缶钩棘也。

巨灵之作于自然,盖万化之一工也。

天机冥动而圣功启,元精密感而外物应。

故有无迹之迹,介于石焉。

可以见神行无方,妙用不测。

彼管窥者乃循迹而求之,揣其所至于巨细之境,则道斯远矣。

夫以手执大象,力持化权,指挥太极,蹴蹋颢气,立乎无间,行乎无穷,则捩长河如措杯,擘太华若破块,不足骇也。

世人方以禹凿龙门以导西河为神奇,可不为大哀乎?

峨峨灵掌,仙指如画,隐辚磅礴,上挥太清。

远而视之,如欲扪青天以掬皓露,攀扶桑而捧白日,不去不来,若飞若动,非至神曷以至此?

唐兴百三十有八载,余尉于华阴,华人以为纪嶖嵫,勒之罘,颂峄山,铭燕然,旧典也。

玄圣巨迹,岂帝者巡省伐国之不若欤?

其古之阙文以俟知言欤?

仰之叹之,斐然琢石为志。

其词曰: 天作高山,设险西方。

至精未分,川壅而伤。

帝命巨灵,经启地脉。

乃眷斯顾,高掌远跖。

砉如剖竹,騞若裂帛。

川开山破,天动地坼。

黄河太华,自此而辟。

神返虚极,迹挂石壁。

迹岂我名?

神非我灵。

变化翕忽,希夷杳冥。

道本不生,化亦无形。

天何言哉!

山川以宁。

断鳌补天。

世未睹焉。

夸父愚公,莫知其踪。

屹彼灵掌,悬诸巃嵸。

介二大都,亭亭高耸。

霞赩烟喷,云抱花捧。

百神依凭,万峰朝拱。

长于上古,以阅群动。

下视众山,蜉蝣蠛蠓。

彼邦人士,永揖遗烈。

瞻之在前,如揭日月。

三川有竭,此掌不灭。

奚川八景不可见,尽情敛取入画图。

侍郎作歌系其后,为索和篇征及吾。

吾得见诗如见画,当食几欲忘歠泬。

五柳宅边竹里馆,宁与晋唐人物殊。

柳眠更起竹乍醉,坐见满地清阴铺。

青山白云粉黛深,暝树寒鸦疑墨涂。

读书有此下酒物,秣田可酿钱可沽。

村居惟愁过客少,时教置驿临通衢。

儒林文苑隐逸传,竞夸侨肸生菰芦。

窥园临水足酬唱,放歌舒啸随召呼。

记里桃源境绝异,序中盘谷路复纡。

花抚紫荆与常棣,鸟催布谷兼提壶。

案陈诸器庋图籍,无一不与古为徒。

家藏食鼎斟雉羹,俗传避忌呼落苏。

石田写景旋寄咏,醉时击缶歌乌乌。

何处闲行过略约,几人枯坐来跏趺。

长林丰草任寂寞,明堂今有一柱扶。

此图久失忽复出,直从秣陵归海禺。

展卷如闻古香动,坐观不敢卧毡毹。

一歌再歌奏金石,岂我细响能滥竽。

强凭韵脚当跋尾,不识可称同调无?

春光差喜雾非雾,世事休论觚不觚。

故庐指点谁稚子,且欣且慨手捋须。

先畴旧德等闲在,止合传玩何叹吁。

王公之先所可荐,絺蘩筐筥暨潢污。

须眉忽作翠微绿,耳畔清泉鸣仆夫。

丹清能事审若尔,愚公移山真复愚。

吁嗟乎,愚公移山真复愚!

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

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

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座;

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

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第;

赤墀青锁,西汉王根之宅。

余有数亩敝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

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

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

况乃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

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

陆机则兄弟同居,韩康则舅甥不别,蜗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

尔乃窟室徘徊,聊同凿坯。

桐间露落,柳下风来。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

有棠梨而无馆,足酸枣而非台。

犹得敧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柳两三行,梨桃百余树。

拔蒙密兮见窗,行敧斜兮得路。

蝉有翳兮不惊,雉无罗兮何惧!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

山为篑覆,地有堂坳。

藏狸并窟,乳鹊重巢。

连珠细菌,长柄寒匏。

可以疗饥,可以栖迟,崎岖兮狭室,穿漏兮茅茨。

檐直倚而妨帽,户平行而碍眉。

坐帐无鹤,支床有龟。

鸟多闲暇,花随四时。

心则历陵枯木,发则睢阳乱丝。

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

枣酸梨酢,桃榹李薁。

落叶半床,狂花满屋。

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

试偃息于茂林,乃久羡于抽簪。

虽有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

三春负锄相识,五月披裘见寻。

问葛洪之药性,访京房之卜林。

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

鸟何事而逐酒?

鱼何情而听琴?

加以寒暑异令,乖违德性。

崔骃以不乐损年,吴质以长愁养病。

镇宅神以薶石,厌山精而照镜。

屡动庄舄之吟,几行魏颗之命。

薄晚闲闺,老幼相携;

蓬头王霸之子,椎髻梁鸿之妻。

燋麦两瓮,寒菜一畦。

风骚骚而树急,天惨惨而云低。

聚空仓而雀噪,惊懒妇而蝉嘶。

昔草滥于吹嘘,籍文言之庆余。

门有通德,家承赐书。

或陪玄武之观,时参凤凰之墟。

观受釐于宣室,赋长杨于直庐。

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

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

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

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断绝。

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

百龄兮倏忽,光华兮已晚。

不雪雁门之踦,先念鸿陆之远。

非淮海兮可变,非金丹兮能转。

不暴骨于龙门,终低头于马坂。

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