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

    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

    ”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

    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

    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

    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

    ”王曰:“善。

    ”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

    ”曰:“以削。

    ”王曰:“吾欲观见之。

    ”客曰:“臣请之舍取之。

    ”因逃。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

    若越既改,吾又何求?

    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

    ”申胥谏曰:“不可许也。

    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

    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

    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

    越曾足以为大虞乎?

    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

    ”乃许之成。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

    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

    以盟为无益乎?

    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

    ”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 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

    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槁,助生阜也。

    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罜,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

    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麋,鸟翼鷇卵,虫舍蚔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

    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

    是良罟也!

    为我得法。

    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

    ”师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踰 同:逾)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子貢問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論語•衛靈公》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

    ”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