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注释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城:内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huán):围。

之:代这座城

而:连词表转折。

夫:句首发语词,不译。

而:连词表递进。

天时: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是:这。

也:表判断语气,“是”。

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

坚利:坚固精良。利:精良。

米粟(sù):粮食。

多:充足。

委:放弃。

而:然后

去:离开。

之: 代词,代“城”。

是:代词,这

故: 所以。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以: 凭借。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

固:使巩固。

国:国防。

山溪:山河。

险:险要的地理环境。

威:震慑。

以:凭借,依靠之意。

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军事”。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寡:少。

之至:到达极点。之:去,往,到。至:极点。

畔:同“叛”,背叛。

顺: 归顺,服从。

以: 凭借,靠。

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故:所以。

有:要么,或者。

胜:取得胜利。

赏析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同时反映孟子所说的“仁政”。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是重在前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第二段,论证“天时地利人和”。以设置占天时者不能攻破占地利者为例,比较“天时”于“地利”的重要。“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明城小而难守;“环而攻之”说明攻城者攻势强大,占有战斗的主动权;“而不胜”说明攻方失败。战斗会以弱者胜、强者败告终,作者认为攻防之所以敢大军压境,是因为在“天时”上占了优势,但守方可凭借“地利”进行抵抗;攻方久攻不下,军心涣散,必然失败。这样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第三段,论证“地利不如人和”。以拥有良好的地理条件而终不能守为例,比较“地利”与“人和”的轻重。“城高”、“池深”、“兵革坚利”、“米粟多”指明了守方具有优越的“地利”条件,本可以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但结果却“委而去之”,原因就在于内部不“和”,有好条件也发挥不了作用,反被虽无“地利”而有“人和”的攻者战胜,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以上三段,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这一观点。最后段的作用是在前三段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从而全面体现孟子的政治主张,使文章更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得道”实际上也可理解为“得人心”,即“人和”。(得道的意思为施行仁政)得人心者,人心归顺,所到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因而,最后一段绝非多余的闲笔。

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气势通畅。

我们通常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来表示:合乎正义者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的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里,我们把“道”理解为“正义”。那么,什么叫“正义”?《现代汉语词典》中说:“正义”是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这是富于现代气息的理解,然而是和它最初的含义一脉相承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孟子的一个著名论断。《孟子·公孙丑下》中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里的“畔”字通“叛”,是背叛、反对的意思。这段话是说,对得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对失道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就连亲戚都会反对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拿全天下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亲戚都反对的人,要么不战,一战必胜。

孟子在这里说的“得道”和“失道”的人,都不是指普通的个人,而是指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既是战争的总指挥,也是政治上的领袖。孟子通过论述战争胜负的问题,引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然而在孟子看来,“民心向背”对于战争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政治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孟子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意思是说,得天下必先得民,得民必先得民心。所谓的“得民”,就是得到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帮助。所谓的“得天下”,是指通过施行仁政来“王天下”,而不是单靠武力来争夺天下。仁政,是以德服人,使人心悦诚服,自动来归附;而以力服人,不能服人之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之道,即是施行仁政。因为仁政,是“得其心”之政。

那么,如何“得其心”,即如何行仁政呢?孟子提出了“保民”的思想。保民,就是关爱和保护人民,它要求君主做到“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就是人民所希望的,就替他们聚积起来,人民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人民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富裕、幸福的生活。孟子认为,这是行仁政的根本着眼点。做到了这一点,然后民心归服、天下归服,是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的。

“战必胜矣”的主要原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九十长期,三分过二。

觉海浪平,铁船无底。

寒山子水牯牛作麽生,切不得道大家在这里。

泥多佛人,水长船高。

直饶说得道理分明,也须亲到一遭。

楸枰静,黑白两奁均。

山水最宜情共乐,琴书赢得道相亲。

一局一番新。

松影里,经度几回春。

随分也曾施手段,争先还恐费精神。

长是暗饶人。

三月清明灭尽烟。

百花堪绽艳阳天。

姹女聚柴薪焰畔,婴儿弄水旧池边。

宝鉴当胸只自悬。

翁婆媒合好因缘。

朱雀腾云方出众,青龙驾雾得高

夜静我欲歌,四座且勿喧。

尧舜本得道,富贵何足捐?

圣人久不作,学者堕语言,著书各专门,百家散如烟。

一身有不知,况察鱼与鸢。

安得天下士,相与明忘筌?

五月炎蒸阳气嘉。

正堪端坐问南华。

这个不能夸肝木,那人偏爱放心花。

烦恼俱无远叹嗟。

日当旧竿不教斜。

玉兔过来添白雪,金乌显处吐黄

沧浪子后玄真子,冥冥钓隐江之汜。

刳木新成舴艋舟,诸侯落舟自兹始。

得道身不系,无机舟亦闲。

从水远逝兮任风还,朝五湖兮夕三山。

停纶乍入芙蓉浦,击汰时过明月湾。

太公取璜我不取,龙伯钓鳌我不钓。

竹竿袅袅鱼簁簁,此中自得还自笑。

汗漫一游何可期,后来谁遇冰雪姿。

上古初闻出尧世,今朝还见在尧时。

修行好,应化学斋科。

旦望焚香参礼圣,书闲夜静众吟哦。

智慧性明多。

无为理,万法弗能过。

外行内功真了了,炼成铅汞出娑婆。

得道免阎

浑沦朴散,天地始玄黄。

乌飞兔走渐生,群物类开张。

一点如如至性,扑入臭皮囊。

游魂失道,随波逐浪,万年千载不还乡。

错了鸿ㄨ体段,憎爱日相望。

却认父母形骸。

做我好容光。

劫劫轮回贩骨,受尽苦和殃。

何人闻早,寻他归路,莹然恢廓旧嘉祥。

用武不虞,谁能去兵。

师出以律,动必有名。

折彼遐术,布昭圣武。

和众安民,时惟多助。

十一月严风作威。

月中玉走日金飞。

结就三三三处宝,得披六六六铢衣。

乘凤携鸾跨雾归。

上天降*不相违。

功满三千缘业尽,行成八百落尘

王公大人,天下具瞻。

轻流薄习,重损威严。

此尚未了,彼安能兼。

非唯失道,又复起贪。

顶戴儒冠,心存象教。

本图心宁,复使心闹。

譬如生子,当求克肖。

不教义方,教之窃盗。

十月红霜又更清。

黄婆得半入深溟。

乾尽水银唯我健,复生神气更谁听。

有纬须知先有经。

织成纨绮便堪行。

离火便生红芍药,坎泉倾下雨霖

青山绿水。

自与今朝长是醉。

绿水青山。

得道之人本要闲。

清风明月。

占得逍遥无可说。

明月清风。

共是三人我便同。

已得灵符万事休。

百冤退尽任他愁。

好把琼浆添满腹。

更将金髓盈头。

都为十因得此由。

翁婆婴姹住绸缪。

教我携将三直柄,请公认取一弯钩

夏姬得道。

鸡皮三少。

槿花凝露,梧叶鸣秋。

遇景触物,随分知羞。

住住,诸方闻得道,我说老婆禅。

曾参一唯外,相顾了无言。

颜渊但如愚,永谢枝叶繁。

后人谓二子,独得道之原。

脱落章句卑,统宗而会元。

谁知圣门教,入道固有门。

非博奚反约,溯流乃求源。

颜曾日用功,如海众水吞。

及其成功后,木落归本根。

固非求捷径,大学废讲论。

李君敞高阁,驾言避俗喧。

藏书比邺侯,日夕手自翻,百家期贯穿,目击万里存。

上下洞今古,高深察乾坤。

一旦忽融会,豁然破篱籓。

笑彼习忘子,读书尝惮烦。

正月寒威渐渐回。

灵花九叶向东开。

玉液流时专益气,宝芝采处物生*。

养就重阳现两脸,蟠桃嫩脸笑琼钗。

七魄三尸随腊去,五方九转逐春

天清无云秋气明,好风丛桂传芳馨。

乃於此时送君行,江空目短难为情。

蚤从两川驰大名,眉宇莹彻春壶冰。

语辄倾倒心地平,大篇小篇韶钧鸣。

寿皇一见喜不胜,璧水道山照群英。

潼川题舆远有声,痛洗盐筴疲民醒。

天子呼来再登瀛,典领著作承明庭。

绝域往陪苏子卿,马上谈笑胡人惊。

归来期君侍西清,胡为西去谋专城。

士友重叹君不譍,视此进退秋毫轻。

洋川风物天下称,文翁流咏人载赓。

当时犹待郡政成,君今未到意已倾。

岢峩大艑秋江澄,图史万卷鸥与盟。

残编断轴恐飘零,数辈装潢手不停。

我亦重来预彯缨,三日不见鄙吝生。

况此掺祛将长征,欲挽不留鸿冥冥。

赐环勿惮万里程,江山多助笔纵横,黼藻王度扶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