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

    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

    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

    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

    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

    昔之务为容悦,阿谀曲从,致使灾祸隔绝、主上不闻者,无足言矣。

    过为计者则又曰:“君子危明主,忧治世。

    ”夫世则治矣,以不治忧之;

    主则明矣,以不明危之:无乃使之反求眩瞀,莫知趋舍矣乎!

    非通论也。

    臣受国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

    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不为悦谀,不暇过计,谨披沥肝胆为陛下言之。

    汉贾谊陈政事于文帝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

    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

    ”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

    文帝性颇仁柔,慈恕恭俭,虽有爱民之美,优游退逊、尚多怠废之政。

    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当之,愚也。

    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政之安且治颂之,谀也。

    陛下自视,于汉文帝何如?

    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可为禹、汤、文、武,下之如汉宣之厉精,光武之大度,唐太宗之英武无敌,宪宗之志平僭乱,宋仁宗之仁恕,举一节可取者,陛下优为之。

    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

    举其大概:箴敬一以养心,定冠履以定分,除圣贤土木之象,夺宦官内外之权,元世祖毁不与祀,祀孔子推及所生。

    天下忻忻,以大有作为仰之。

    识者谓辅相得人,太平指日可期,非虚语也,高汉文帝远甚。

    然文帝能充其仁恕之性,节用爱人,吕祖谦称其能尽人之才力,诚是也。

    一时天下虽未可尽以治安予之,然贯朽粟陈,民物康阜,三代后称贤君焉。

    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

    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

    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

    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

    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

    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

    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

    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

    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

    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

    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

    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

    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清时焉。

    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

    不及汉文帝远甚。

    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

    知之,不可谓愚。

    《诗》去:“衰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今日所赖以弼棐匡救,格非而归之正,诸臣责也。

    夫圣人岂绝无过举哉?

    古者设官,亮采惠畴足矣,不必责之以谏。

    保氏掌谏王恶,不必设也。

    木绳金砺,圣贤不必言之也,乃修斋建醮,相率进香,天桃天药,相率表贺。

    建兴宫室,工部极力经营;

    取香觅宝,户部差求四出。

    陛下误举,诸臣误顺,无一人为陛下正言焉。

    都俞吁咈之风,陈善闭邪之义,邈无闻矣;

    谀之甚也。

    然愧心馁气,退有后言,以从陛下;

    昧没本心,以歌颂陛下,欺君之罪何如?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人未有不顾其家者。

    内外臣工有官守、有言责,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也。

    一意玄修,是陛下心之惑也。

    过于苛断,是陛下情之伪也。

    而谓陛下不顾其家,人情乎?

    诸臣顾身家以保一官,多以欺败,以赃败,不事事败,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

    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贱薄臣工。

    诸臣正心之学微,所言或不免己私,或失详审,诚如胡寅扰乱政事之说,有不足以当陛下之心者。

    其不然者,君意臣意偶不相值也,遂谓陛下为是己拒谏。

    执陛下一二事不当之形迹,亿陛下千百事之尽然,陷陛下误终不复,诸臣欺君之罪大矣。

    《记》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

    ”今日之谓也。

    为身家心与惧心合,臣职不明,臣以一二事形迹既为诸臣解之矣。

    求长生心与惑心合,有辞于臣,君道不正,臣请再为陛下开之。

    陛下之误多矣,大端在修醮。

    修醮所以求长生也。

    自古圣贤止说修身立命,止说顺受其正。

    盖天地赋予于人而为性命者,此尽之矣。

    尧、舜、禹、汤、文、武之君,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不终。

    下之,亦未见方外士自汉、唐、宋存至今日。

    使陛下得以访其术者陶仲文,陛下以师呼之,仲文则既死矣。

    仲文尚不能长生,而陛下独何求之?

    至谓天赐仙桃药丸,怪妄尤甚。

    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因则其文以画八卦。

    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其背,因而第之,以成必畴。

    河图洛书实有此瑞物,以泄万古不传之秘。

    天不爱道而显之圣人,借圣人以开示天下,犹之日月星辰之布列,而历数成焉,非虚妄也。

    宋真宗获天书于乾佑山,孙奭谏曰:“天何言哉?

    岂有书也?

    ”桃必采而后得,药由人工捣以成者也。

    兹无因而至,桃药是有足而行耶?

    天赐之者,有手执而付之耶?

    陛下玄修多年矣,一无所得。

    至今日,左右奸人逆陛下玄修妄念,区区桃药之长生,理之所无,而玄修之无益可知矣。

    陛下又将谓悬刑赏以督率臣下,分理有人,天下无不可治,而玄修无害矣乎?

    夫人幼而学,既无致君泽民异事之学,壮而行,亦无致君泽民殊用之心。

    《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志,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言顺者之未必为道也。

    即近事观:严嵩有一不顺陛下者乎?

    昔为贪窃,今为逆本。

    梁材守道守官,陛下以为逆者也,历任有声,官户部者以有守称之。

    虽近日严嵩抄没、百官有惕心焉,无用于积贿求迁,稍自洗涤。

    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严嵩未相之前而已。

    诸臣宁为严嵩之顺,不为梁材之执。

    今甚者贪求,未甚者挨日。

    见称于人者,亦廊庙山林交战热中,鹘突依违,苟举故事。

    洁己格物,任天下重,使社稷灵长终必赖之者,未见其人焉。

    得非有所牵制其心,未能纯然精白使然乎?

    陛下欲诸臣惟予行而莫违也,而责之以效忠;

    付之以翼为明听也,又欲其顺乎玄修土木之娱:是股肱耳目不为腹心卫也,而自为视听持行之用。

    有臣如仪、衍焉,可以成“得志与民由之”之业,无是理也。

    陛下诚知玄修无益,臣之改行,民之效尤,天下之安与不安、治与不治由之,幡然悟悔,日视正朝,与宰辅、九卿、侍从、言官讲求天下利害,洗数十年君道之误,置其身于尧、舜、禹、汤、文、武之上,使其臣亦得洗数十年阿君之耻,置其身于皋陶、伊、傅之列,相为后先,明良喜起,都俞吁咈。

    内之宦官宫妾,外之光禄寺厨役,锦衣卫恩荫,诸衙门带俸,举凡无事而官者亦多矣。

    上之内仓内库,下之户、工部,光禄寺诸厂,段绢、粮料、珠定、器用、木材诸物,多而积于无用,用之非所宜用,亦多矣。

    诸臣必有为陛下言者。

    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节省间而已。

    京师之一金,田野之百金也。

    一节省而国有余用,民有盖藏,不知其几也。

    而陛下何不为之?

    官有职掌,先年职守之正、职守之全而未行之。

    今日职守之废、职守之苟且因循,不认真、不尽法而自以为是。

    敦本行以端士习,止上纳以清仕途,久任吏将以责成功,练选军士以免召募,驱缁黄游食以归四民,责府州县兼举富教使成礼俗,复屯盐本色以裕边储,均田赋丁差以苏困敝,举天下官之侵渔,将之怯懦,吏之为奸,刑之无少姑息焉。

    必世之仁,博厚高明悠远之业,诸臣必有陛下言者。

    诸臣言之,陛下行之,此则在陛下一振作间而已。

    一振作而诸废具举,百弊铲绝,唐、虞三代之治粲然复兴矣,而陛下何不行之?

    节省之,振作之,又非有所劳于陛下也。

    九卿总其纲,百职分其任,抚按科道纠举肃清之于其间,陛下持大纲、稽治要而责成焉。

    劳于求贤,逸于任用如天运于上,而四时六气各得其序,恭己无为之道也。

    天地万物为一体,固有之性也。

    民物熙洽,熏为太和,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乐矣。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与天地参。

    道与天通,命由我立,而陛下性分中自有真寿矣。

    此理之所有者,可旋至而立有效者也。

    若夫服食不终之药,遥望轻举,理之所无者也。

    理之所无,而切切然散爵禄,竦精神,玄修求之,悬思凿想,系风捕影,终其身如斯而已矣,求之其可得乎?

    夫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

    于此不言,更复何言?

    大臣持禄而外为谀,小臣畏罪而面为顺,陛下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

    是以昧死竭忠,惓惓为陛下言之。

    一反情易向之间,而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决焉,伏惟陛下留神,宗社幸甚,天下幸甚。

    臣不胜战栗恐惧之至,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