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

    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

    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

    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虽有圣智,不能与谋。

    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

    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

    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

    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

    可不戒哉?

  • 含羞整翠鬟,得意频相顾。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

    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消还颦,最断人肠。

  •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

    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疾,生乎忧者也。

    药之毒者,能攻其疾之聚,不若声之至者,能和其心之所不平。

    心而平,不和者和,则疾之忘也宜哉。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

    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

    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喜怒哀乐,动人必深。

    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

    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

    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

    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

    风俗饮食异宜。

    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