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

    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

    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

    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钖鸾和铃,昭其声也;

    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

    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

    其若之何?”公不听。

  • 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

    秦伯曰:“晋国和乎?

    ”对曰:“不和。

    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

    曰:‘必报仇,宁事戎狄。

    ’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

    曰:‘必报德,有死无二。

    ’以此不和。

    ”秦伯曰:“国谓君何?

    ”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

    君子恕,以为必归。

    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

    ’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

    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

    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

    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

    ’”秦伯曰:“是吾心也。

    ” 改馆晋侯,馈七牢焉。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徧 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

    若越既改,吾又何求?

    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

    ”申胥谏曰:“不可许也。

    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

    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

    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

    越曾足以为大虞乎?

    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

    ”乃许之成。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

    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

    以盟为无益乎?

    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

    ”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 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使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陵尹喜帅师围徐以惧吴。

    楚子次于乾溪,以为之援。

    雨雪,王皮冠,秦复陶,翠被,豹舄,执鞭以出,仆析父从。

    右尹子革夕,王见之。

    去冠被,舍鞭,与之语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

    今吾使人于周,求鼎以为分,王其与我乎?

    ” 对曰:“与君王哉!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齐,王舅也;

    晋及鲁、卫,王母弟也。

    楚是以无分,而彼皆有。

    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将唯命是从,岂其爱鼎?

    ”王曰:“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

    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

    我若求之,其与我乎?

    ” 对曰:“与君王哉!

    周不爱鼎,郑敢爱田?

    ”王曰:“昔诸侯远我而畏晋,今我大城陈、蔡、不羹,赋皆千乘,子与有劳焉。

    诸侯其畏我乎?

    ”对曰:“畏君王哉!

    是四国者,专足畏也,又加之以楚,敢不畏君王哉?

    ” 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

    ”王入视之。

    析父谓子革:“吾子,楚国之望也!

    今与王言如响,国其若之何?

    ”子革曰:“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 王出,复语。

    左史倚相趋过。

    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对曰:“臣尝问焉,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于祗宫。

    臣问其诗而不知也;

    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 王曰:“子能乎?

    ”对曰:“能。

    其《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

    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

    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 王揖而入,馈不食,寝不寐,数日。

    不能自克,以及于难。

    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

    ’信善哉!

    楚灵王若能如是,岂其辱于乾溪?

  •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

    而以为戮,不唯逼乎?

    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于卜偃曰:“吾其济乎?

    ”对曰:“克之。

    ”公曰:“何时?

    ”对曰:“童谣曰:‘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

    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

    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

    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

    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

    ”罪虞公,言易也。

  • 吴公子札来聘。

    ……请观于周乐。

    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

    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

    忧而不困者也。

    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

    ”为之歌《王》曰:“美哉!

    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

    ”为之歌《郑》,曰:“美哉!

    其细已甚,民弗堪也。

    是其先亡乎!

    ”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

    大风也哉!

    表东海者,其大公乎?

    国未可量也。

    ”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

    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

    ”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

    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

    ”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

    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为之歌《唐》,曰:“思深哉!

    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

    不然,何忧之远也?

    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

    ”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

    ”自《郐》以下无讥焉!

    为之歌《小雅》,曰。

    “美哉!

    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

    犹有先王之遗民焉!

    ”为之歌《大雅》,曰:“广哉!

    熙熙乎!

    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为之歌《颂》,曰:“至矣哉!

    直而不倨,曲而不屈;

    迩而不逼,远而不携;

    迁而不淫,复而不厌;

    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用而不匮,广而不宣;

    施而不费,取而不贪;

    处而不底,行而不流。

    五声和,八风平;

    节有度,守有序。

    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箾》、《南龠》者,曰:“美哉,犹有憾!

    ”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

    ”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

    ”见舞《大夏》者,曰:“美哉!

    勤而不德。

    非禹,其谁能修之!

    ”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

    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

    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

    观止矣!

    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

    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又娶于陈,曰厉妫。

    生孝伯,蚤死。

    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骄奢淫佚,所自邪也。

    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将立州吁,乃定之矣;

    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

    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君人者,将祸是[通“事”]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

    桓公立,乃老。

  • 郑子产有疾。

    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

    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

    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

    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施之以宽也。

    ‘毋从诡随,以谨无良;

    式遏寇虐,惨不畏明。

    ’纠之以猛也。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平之以和也。

    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

    ’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

    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