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 秦围赵之邯郸。

    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今齐闵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

    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

    ”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

    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

    胜也何敢言事!

    ”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

    梁客辛垣衍安在?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平原君曰:“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

    ”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

    ”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

    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

    ”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

    ”辛垣衍许诺。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

    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

    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中而不去也?

    ”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

    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彼秦,弃礼义,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

    ”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

    ”辛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

    若乃梁,则吾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

    ”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

    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

    ”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

    ”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

    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

    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

    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

    ’威王勃然怒曰:‘叱嗟!

    而母,婢也!

    ’卒为天下笑。

    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

    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

    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邪?

    畏之也。

    ”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邪?

    ”辛垣衍曰:“然。

    ”鲁仲连曰:“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

    ”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鲁仲连曰:“固也!

    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

    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侯;

    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而欲令之死。

    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

    ’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

    ’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

    彼吾君者,天子也。

    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

    天子已食,而听退朝也。

    ’鲁人投其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

    将之薛,假涂于邹。

    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

    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

    ’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

    ’故不敢入于邹。

    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

    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

    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

    “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

    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

    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

    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 “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

    ”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

    ”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

    ”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

    来何疾也!

    ”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

    ”冯谖曰;

    “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请为君复凿二窟。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

    百乘,显使也。

    齐其闻之矣。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

    寡人不足为也;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

    舅犯曰:“孺子其辞焉。

    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

    父死之谓何?

    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

    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重耳。

    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

    父死之谓何?

    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

    ”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

    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

    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

    哭而起,则爱父也。

    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

    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

    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

    侯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艺,膳宰不置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

    民将筑台于夏氏。

    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

    ”王曰:“何故?

    ”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

    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

    ’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待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

    ’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

    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

    不夺民时,不蔑民功。

    有优无匮,有逸无罢。

    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途,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

    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

    至于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

    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

    ’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嫔姓矣乎?

    陈,我大姬之后也。

    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

    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昔先王之教,懋帅其德也,犹恐殒越。

    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

    居大国之,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

    ”六年,单子如楚。

    八年,陈侯杀于夏氏。

    九年,楚子入陈。

  •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

    ”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

    ”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

    ”有子曰:“然。

    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

    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

    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

    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

    ’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

    有子曰:“然!

    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

    ”曾子曰:“子何以知之?

    ”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

    以斯知不欲速朽也。

    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

    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 门外猧儿吠,知是萧郎至。

    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

    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

    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

  •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

    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

    ”曰:“然则盍行乎?”世子曰:“不可。

    君谓我欲弑君也。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

    申生不敢爱其死。

    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

    ”再拜稽首,乃卒。

    是以为恭世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