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

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

”曰:“然则盍行乎?”世子曰:“不可。

君谓我欲弑君也。

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

申生不敢爱其死。

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

”再拜稽首,乃卒。

是以为恭世子也。

译文

  晋献公要杀死他的世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你怎么不把心中的委屈向父亲表明呢?”世子说:“不行。君王要有骊姬才舒服,我要是揭发她对我的诬陷,那就太伤老人家的心了。”重耳又说:“既然这样,那么你何不逃走呢?”世子说:“不行。君王认准我要谋害他。天下哪有没有父亲的国家呢?(谁会收留背着弑父罪名的人)我能逃到哪里去呢?”

  于是申生派人去向师傅狐突诀别说:“申生有罪,没有听从您的教导,以至难免一死。申生不敢贪生怕死。然而,我的国君老了,他的爱子奚齐还年幼,国家将会多灾多难。您不出来为国君谋划政事也就罢了,如果您出来为国君筹划政事,申生虽死也蒙受您的恩惠。”于是拜了两拜,叩了头,就自杀了。因此他的谥号为“恭世子”。

注释

①晋献公:晋国国君。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1年在位。世子:又称太子,是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君位继承人。申生:晋献公嫡长子,夫人齐姜所生。献公宠妾骊姬生子奚齐,骊姬恃宠欲废申生而立奚齐,借献公出外打猎之时,骊姬让太子申生去曲沃祭祀其生母,太子把祭肉祭酒带回献给献公,骊姬在酒肉里下了毒药,待献公打猎回来献上去,以酒祭地,土突起;以肉饲犬,犬死。骊姬诬陷太子弑父。献公听信谗言,逼迫申生自缢。公子重耳、夷吾也被牵连,为避祸而出逃。

②重耳:申生异母弟,即晋文公。

③盍(hé):通“何”,何不。

④安:安逸,安适,舒服。

⑤何行如之:到哪里去呢?如,到……去。 

⑥辞:辞别,诀别。

狐突:姓狐,名突,字伯行,申生的师傅,重耳的外祖父。

⑦伯氏:对狐突的敬称。念:记住。伯氏之言:鲁闵公二年,晋献公命申生领兵伐东山皋落氏(赤狄别种,在今山西垣曲东南),狐突劝申生乘机出逃,申生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⑧爱其死:吝惜其死。

⑨子:君之子,指骊姬之子奚齐,时年六岁。国家多难:申生预料死后,其弟兄将因争夺君位而相互残杀。“伯氏”二句:是两个相关的假设句。不出:狐突劝申生出逃,申生没有听从,狐突在伐东山皋落氏以后,就推托有病,在家不出。图吾君:为吾君图。图,谋划,策划。赐:恩惠。稽首:叩头到地,最恭敬的跪拜礼。恭:申生的谥号。“恭”是敬顺事上的意思。申生明知父命是错误的,却仍然顺从而自杀,所以谥“恭”。

赏析

这篇150字的短文,没有议论,没有说教,甚至没有一句客观的描述和抒情的词语,有的只是一段对话,一段独白,完全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然而,它却写得委婉曲折,血泪交织,十分动情。

  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为使自己亲生儿子奚齐能继承君位就诬陷太子,说太子要谋杀其父献公,献公轻信骊姬,逼迫太子申生自尽。申生在被谗蒙冤的情况下,既不申辩以伤君父之心,也不出逃以扬君父之过,终于含冤自杀。文章头一句“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开始就造成一种恐怖、紧张而充满悬念的气氛。骊姬因阴谋得逞而偷着乐的得意神情,老而昏聩的献公要杀亲子的愤怒与沉痛,尽在不言中。而申生众多的兄弟们,满朝的文武大臣们,亲者,仇者又会有什么反应?申生自己有什么反应?都令读者产生悬念。然而被杀者申生却坦然自若,从容面对死亡。作者把残酷的环境与申生坦然的心境加以强烈地对比,并在对比的反差中,揭示人物的忠孝之心,塑造人物的形象。先是重耳与申生的对话。申生对重耳的“盍言”、“盍行”的回答,一不辩白,是怕伤老父的心;二不出走,是怕扬父之过。一般情况下的忠孝,不会引人注目;儿子蒙受亲生父亲的冤屈,能无怨无恨,从容就死,就不能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说申生与重耳的对话,表现了申生尽忠尽孝于生前;那么,申生派人代表他与老师狐突的诀别辞,乃是尽忠孝于身后。“伯氏”二句,表明申生在临死前,念念不忘的还是君国,想的还是在自己死后贤士大夫如何帮助君上治国安邦。“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这十个字,既表现了他临死前的清醒认识,也显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患以及对老父、幼弟的深切关爱。饱含感情,一字一泪。这种愚忠愚孝,今天看来,过于迂腐,未免可笑,但此文之所以催人泪下,似乎也正在于一个“愚”字。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黑潭水深黑如墨,传有神龙人不识。

潭上架屋官立祠,龙不能神人神之。

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

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

神之来兮风飘飘,纸钱动兮锦伞摇。

神之去兮风亦静,香火灭兮杯盘冷。

肉堆潭岸石,酒泼庙前草。

不知龙神享几多,林鼠山狐长醉饱。

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杀豚将喂狐。

狐假龙神食豚尽,九重泉底龙知无。

烹佛炼祖,锻圣鎔凡。

杀活在手,宝剑光寒。

意在星兮不在盘。

鸣鸠乳燕春闲暇。

化作绿阴槐夏。

寿酒舞红裳,睡鸭飘香麝。

醉此洛阳人,佐郡深儒雅。

况坐上、玉麟金马。

更莫问、莺老花谢。

万里相依,千金为寿,未厌玉烛传清夜。

不醉欲言归,笑杀高阳社。

明日别离人,未恋今宵月似银。

只愿五更风又雨。

飞到暮,啼杀杜鹃催不去。

出入离微,偏正之机。

变通动静,杀活之柄。

飞流电火兮持林际之威权,函盖乾坤分得云门之号令。

相随百草头边,恰恰初无欠剩。

四月十五同结,此土西天不别。

杀尽安居,只得一橛,杨花不是天边雪。

九旬禁足,三月护生。

护生须杀,禁足须行。

云收天迥,雨过山青。

出门句里入门句,鼻直眼横眉亦横。

昨梦钧天帝所,曾陪奏赋明光。

玉除金蕊映秋霜。

尽道宫花别样。

妖额举行黄牢就,金莲衬步齐芳。

舞鸾仪凤巧难藏。

羞杀繁红陌上。

凤宿龙巢,宸车苔辗。

前不搆村,后不迭店。

疑杀天下人,自疑犹未免。

瞥转一机,星驰电卷。

飞来峰刮地风寒,冷泉水滔天浪衮。

死句翻右活句传,大冶精金经百鍊。

哑,退耕师兄,能事云周,一死何憾。

瑶笙吹罢。

月满仙台下。

歌扇半欹羞淡冶。

一点芳尘不惹。

临溪更洗残妆。

低回玉洞春光。

换却当时脂脸,从教恼杀刘郎。

理何为兮,系修文德。

加之清一,莫不顺则。

意彼刑法,设以化人;

致使无之,而化益纯。

所谓代刑,以道去杀。

呜呼呜呼!

人不斯察。

猫弄鼠,猿禁猴,云门固是有杀活机谋。

检点来。

依旧出不得者僧话头。

二月还知水气和。

风生木德自然歌。

兀兀转生离内女,怡怡笑杀月中娥。

耿耿分明天下河。

我今回首出高坡。

三万六千神曜聚,重楼十二液津

医家者流多卢人,亦如许猜浪得名。

有眼何曾识内经,有手何曾赦方兄。

一丸足可杀一命,却道良医逢死病。

荆溪此辈端不稀,向来吾儿命如丝。

孟君谈笑能起死,吾儿更生一弹指。

我今挂帆上江西,君来送我别荆溪。

赠别只有七字诗,千万珍重尉相思。

它年荆溪说神医,非吾孟君更阿谁?

仓公华佗何必奇。

吹杀梅花影里灯。

玉露迎寒,金风荐冷,正兰桂香。

觉秋光过半,日临三九,葱葱佳气,蔼蔼琴堂。

见说当年,申生谷旦,梦叶长庚天降祥。

文章伯,英声早著,腾踏飞黄。

双凫暂驻东阳。

已种得春阴千种棠。

有无边风月,几多事业,安排青琐,入与平章。

百里民歌,一樽春酒,争劝殷勤称寿觞。

愿此去,龟龄难老,长侍君王。

这畔似那畔,那畔似这畔。

我也不辞与你判,笑杀门前著靴汉。

百丈峰头开古镜。

马驹踏杀重苏醒。

接得古灵心眼净。

光炯炯。

归来藏在袈裟影。

好个佛堂佛不圣。

祖师沈醉犹看镜。

却与斩新提祖令。

方猛省。

无声三昧天皇饼。

作者相逢,你西我东。

水归沧海,月上孤峰。

放出城中老鼠,咬杀村裹大虫。

因甚如此,闽蜀同风。

立亡坐脱不为奇,石霜迁化少人知。

九峰师子连天吼,刹那惊杀野我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