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树 一作:草木)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二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向上书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

    恐惧不敢逃遁,不知所为,乃复敢自纳于不测之诛,以求毕其说,而请命于左右。

    愈闻之:蹈水火者之求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

    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彼介于其侧者,闻其声而见其事,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往而全之也。

    虽有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狂奔尽气,濡手足,焦毛发,救之而不辞也。

    若是者何哉?

    其势诚急而其情诚可悲也。

    愈之强学力行有年矣。

    愚不惟道之险夷,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阁下其亦闻而见之矣,其将往而全之欤?

    抑将安而不救欤?

    有来言于阁下者曰:“有观溺于水而爇于火者,有可救之道,而终莫之救也。

    ”阁下且以为仁人乎哉?

    不然,若愈者,亦君子之所宜动心者也。

    或谓愈:“子言则然矣,宰相则知子矣,如时不可何?

    ”愈窃谓之不知言者。

    诚其材能不足当吾贤相之举耳;

    若所谓时者,固在上位者之为耳,非天之所为也。

    前五六年时,宰相荐闻,尚有自布衣蒙抽擢者,与今岂异时哉?

    且今节度、观察使及防御营田诸小使等,尚得自举判官,无间于已仕未仕者;

    况在宰相,吾君所尊敬者,而曰不可乎?

    古之进人者,或取于盗,或举于管库。

    今布衣虽贱,犹足以方乎此。

    情隘辞蹙,不知所裁,亦惟少垂怜焉。

    愈再拜。

  • 麟之为灵,昭昭也。

    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

    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

    惟麟也,不可知。

    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

    麟为圣人出也。

    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

    ”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 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 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

    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

    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

    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

    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

    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

    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

    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

    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

    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

    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

    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

    属乎其言,若闵其穷也。

    退而喜也,以告于人。

    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

    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

    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

    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

    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

    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

    不敏之诛,无所逃避。

    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

    《送孟郊序》一首,生纸写,不加装饰。

    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

    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

    愈恐惧再拜。

  •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滨,大江之坟,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匹俦也。

    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不能自致乎水,为獱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然是物也,负其异於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

    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

    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

    其哀之,命也;

    其不哀之,命也;

    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

    阁下其亦怜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