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译文

  燕赵一带自古就称说多有慷慨重义、悲壮高歌的豪杰之士。董生参加进士考试,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而不得志,怀抱着杰出的才能,心情忧郁地想去燕赵地区(谋职)。我料知他此去一定会有所遇合,(受到赏识)。董生努力吧!

  像你这样不走运,即使一般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同情爱惜你的,更何况燕赵一带豪杰之士的仰慕仁义是出自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风气跟古时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通过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这次前往而产生一些感想。请替我凭吊一下望诸君(乐毅)的墓,并且到那里的集市上去看看,还有像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埋没在草野的志士吗?替我向他们致意说:“有圣明的天子在上面当政,可以出来做官(为国家效力)了!”

注释

1.燕、赵:借指的河北一带。

2.慷慨悲歌之士: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多指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的人。

3.有司:这里是指礼部主管考试的官。

4.利器:锐利的武器,这里比喻杰出的才能。

5.郁郁适兹土:忧郁地到那个地方去。意思是董生想去燕赵地区谋职。适,到……去。兹,这。兹土,指燕赵之地,当时受地方割据势力统治。

6.有合:有所遇合,指受到赏识和重用。

7.夫以子之不遇时:像你这样不走运的人。

8.慕义强(qiǎng)仁者: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

9.矧(shěn):何况。

10.出乎其性:(仰慕正义)来自他们的本性。这句意思是,燕赵之士由于有这样的本性而更加同情董生。

11.风俗与化移易:风俗随着教化而改变。与,跟随。易,改变。

12.吾恶(wū)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风气跟古时说得有什么不同呢?恶,怎么。

13.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凭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聊:姑且。卜:测验、判断。

14.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后因政治失意,离燕至赵,赵封他为望诸君。望诸,古泽名,在河南东北部,又称“孟诸”。

15.屠狗者:凡指高渐离一类埋没在草野的志士。高渐离,荆轲的朋友,他的职业是屠狗。荆轲死后,他也曾行刺秦始皇,失败后被杀。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战国时燕国有以屠狗为业的义士,这里泛指隐于市廛暂不得志的侠义之士。

16.谢:告诉。

17.出而仕:出来做官。

赏析

从文章的题目看,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应是为送董邵南游河北作的送别赠序,但细思之,又有不同情味。

  其一,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韩愈坚决主张削藩平镇,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因而在他看来,若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镇,那就是“从贼”,必须鸣鼓而攻之。

  其二,韩愈为了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很希望朝廷能够招揽人才,但在这一点上朝廷使他大失所望。所以他在许多诗文中,都替自己与他人抒发过怀才不遇的感慨。他有一篇《嗟哉董生行》的诗,也是为董邵南写的,诗中小序有这样的语句:“县人董生邵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全诗在赞扬董生“隐居行义”的同时,也对“刺史不能荐”表示遗憾。这位董生隐居了一段时间,大约不安于“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的现状,终于主动出山了,选择了去河北投靠藩镇。对于董生的“郁郁不得志”,韩愈自然是抱有一定的同情的。

  在董生临行之前,韩愈要送一篇序文给他。但这样的序文是很难措辞的。赞成他去吗?固然如此,因对他有一定的同情,但若赞成,则违背了韩愈自己的政治主张;阻止他去吗?说明那是“从贼”,那就是变成了“留行”,而不是送别,也不合“赠序”的要求,更何况对于“怀抱利器”的董生去求发展(藩镇名义上还是唐王朝的一部分)提出反对意见,毕竟是说不通的,作者毕竟对董生怀有一定的同情。由此看来,这篇“赠序”实在是难以下笔了。

  但韩愈毕竟是文章大家,倡导“惟陈言之务去”的他,写文章常常因难见巧,以巧取胜。这篇赠序的构思、用语就颇为精巧。

  文章一上来就先赞美河北“多感慨悲歌之士”;接着即叙述董生“怀抱利器”而“不得志于有司”,因而要到河北去,“吾知其必有合也”,这很有点为董生预贺的味道。再加上一句:“董生勉乎哉!”仿佛是说:你就要找到出路了,努力争取吧!除此外,作者还深入一层:像你这样怀才不遇的人,只要是“慕义强仁”的人都会爱惜的,何况那些“仁义出乎其性”的“燕赵之士”呢?又将河北赞美一通,为董生贺。意思仿佛是:你的出路的确找对了!

  这其实都是些反话,所谓的“心否而词唯”。

  作者在赞美河北时有意识地埋伏了一个“古”字。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作者特意在“古”字后面用了一个“称”,使“古”隐藏其中,不那么引人注目。“古称”云云,即历史上如何如何。历史上说,“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那呢?还是那样,或许已不是那样了。后文用一个“然”突转,将笔锋从“古称”移向现实,现实怎样,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文章写“古”正是为了衬“今”,为下文写“今”蓄势。

  如今之燕赵是不是还多“感慨悲歌之士”呢?在作者心中,这个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作者并不立刻否定,也不明确否定,而是提了一个原则:“风俗与化移易”。既然是“风俗与化移易”,那言外之意不言自明。既然河北已被“反叛朝廷”的藩镇“化”了好多年,其风俗怎么能不变呢?既然变了,那也就不再多“感慨悲歌之士”了,那么你董生到那里去,就不能“有合”。

  当时的藩镇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竞引豪杰为谋主”。董生到河北去,“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他将会受到藩镇的重用。果如此,岂不证明了“今”之燕赵“不异于古所云”了吗?但是作者是早有埋伏的。他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又说“感慨悲歌”的“燕赵之士”“仁义出乎其性”。预言董生与“仁义出乎其性”的人“必有合”,这是褒奖董生的话,但也是作者埋下的伏笔:如果你能同如今的“风俗与化移易”的藩镇们相合,那只能证明你已经丧失了“仁义”。前面的“扬”是为了后面的“抑”。“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的“邪”和“卜”,与其说是卜燕赵,毋宁说是卜董生此行的正确与错误,使语气婉转,又暗含警戒之意。“董生勉乎哉!”此处当为“好自为之”讲,勉其不可“从贼”也。

  最后一段,作者借原燕国大将乐毅被迫逃到赵国去的故事,来暗示董生。“为我吊望诸君之墓”,是提醒董生应妥善处理他和唐王朝的关系。还进一步照应前面的“古”字,委托他到燕市上去看看还有没有高渐离那样的“屠狗者”;如果有的话,就劝其入朝廷效忠。连河北的“屠狗者”都要劝他入朝,则对董生投奔河北依附藩镇之举所抱态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文章表面上一直是送董生游河北。开头就预言前去“必有合”,是送他去;第二段虽怀疑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还是要送他去;结尾托他去吊望诸君之墓、劝谕燕赵之士归顺朝廷,仍然是送他去。总之,的确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背景

韩愈为送董邵南游河北作的送别赠序。

诗人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42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君侯古循吏,及物如春家,民间自宁一,堂上何从容。

平生眼中人,此尹未易逢。

吏道益可悲,非君吾孰从。

西风吹信趣征鞍。

日高鸿雁寒。

稻粱啄尽不留残。

侬归阿那边。

无倚著,只苍天。

将心何处安。

长教子骏满人间。

犹令侬意宽。

神州阴祀,洪恩广济。

草树沾和,飞沉沐惠。

礼修鼎俎,奠歆瑶币。

送乐有章,灵轩其逝。

春云不世情,滋泽兴还普。

从龙向海飞,散作人间雨。

幽洞无门任卷舒,悠悠莫忘青山父。

上灵始祖,云景元尊。

严祀夙展,六乐朱轩。

明玉之洁,岂帛之温。

畅乃继序,承德不愆。

太帛仪大,金丝奏广。

灵应有孚,冥征不爽。

降彼休福,歆兹禋享。

送乐有章,神麾其上。

送千里蟾宫客。

忠贯羲娥勇冠军,虎臣动烈在三分。

江东父老犹王我,天下英雄有使君。

万顷怒涛翻白雪,一楼晴霭插红云。

我来多高等神鸦力,风送牙樯意许勤。

少年南北快飞腾。

身到处,有佳声。

甓社化才行。

又出使、余杭故城。

春风满路,堤边杨柳,难系去留情。

何处望双旌。

泛千里、孤舟月明。

白头住世我无日,破衲出家师妙年。

衮绣门犹自妄,瓶盂踪迹不离禅。

鸡催晓月人奔渡,雁唤西风叶满船。

梦境相逢便相别,万峰秋色正磨天。

开我八袭。

辟我九重。

珩佩流响。

缨绂有容。

衮衣前迈。

列辟云从。

义兼东序。

事美西雍。

分阶等肃。

异列齐恭。

前夕视牲,质明奉俎。

沐芳整弁,其仪式序。

盛礼毕陈,嘉乐备举。

歆我懿德,非馨稷黍。

锦江巨浪连三峡,九陇峰高接五天。

中有导师口生角,眉毛落尽脚跟穿。

击科嘉州石佛眼中火出,惊回陕府铁牛鼻孔生烟。

阿呵呵,莫怨天。

有利无利,不离行市。

伸手缩手,无沈无偏。

酽茶三五碗,意在镬送边。

满酌劝童仆,好随郎马蹄。

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玉季吾心友,经行话旧游。

定知龙有种,又快鹗横秋。

对策空丹臆,为兄赛一筹。

功名相迫遂只许片时留。

有数应前定,浮生难豫期。

为亲尝药去,俄自载工共归。

循吏堪为傅,遗民议立祠。

灵輀无路送,老咏不胜挥。

孔山高嵯峨,其下区宅。

敷床万牙签,宁取籯金积。

委身事君子,星驾莫遑息。

恐慌不念林岩,政尔柄枢极。

巨川尔杭之,陛下心以怿。

累章拜俞旨,告廷敭显册。

一笑堂印抛,我友浮丘伯。

士以名德重,如护万金璧。

受宠惕临深,持满常惧溢。

恭惟学古胸,富有经世策。

探怀取二三,兴运际五百。

贤人如参术,足以壮国脉。

兹理要密庸,宁复胶於迹。

肘后可无传,能使寿金石。

先生还孔山,宕奎揭素壁。

似胜平泉墅,林立万株石。

向来翘材馆,楹桷富山积。

终焉愧轮囷,可能补寸尺。

淛潮浪拍夫,归帆风借力。

百拜寿斯文,华皓配南极。

何当脱拘挛,日侍维摩室。

沃野桑麻涵细雨,严城鼓角送斜阳。

金尊频倒。

照坐梅花清更好。

春到长杨。

宠拜三公入郑庄。

月城两载。

千里生灵蒙惠爱。

舞彻歌词。

并立新妆绿带垂。

易水严装发。

休回首、故人别酒,帝城高阙。

九曲黄河迎马首,淼淼龙宫堆雪。

说不尽、天涯明月。

君去故侯瓜可种,向西风、莫短冲冠发。

人世事,总毫末。

长州鹿走苏台折。

叹年少、当歌不醉,此非俊物。

试到吴东门下问,可有吹箫人杰?

有亦被、怒潮磨灭。

来夜天街无酒伴,怕离鸿、叫得枫成血。

亦归耳,住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