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 平岸小桥千嶂抱。

    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

    茫然忘了邯郸道。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 君讳平,字秉之,姓许氏。

    余尝谱其世家,所谓今泰州海陵县主簿者也。

    君既与兄元相友爱称天下,而自少卓荦不羁,善辩说,与其兄俱以智略为当世大人所器。

    宝元时,朝廷开方略之选,以招天下异能之士,而陕西大帅范文正公、郑文肃公争以君所为书以荐,于是得召试,为太庙斋郎,已而选泰州海陵县主簿。

    贵人多荐君有大才,可试以事,不宜弃之州县。

    君亦常慨然自许,欲有所为。

    然终不得一用其智能以卒。

    噫!

    其可哀也已。

    士固有离世异俗,独行其意,骂讥、笑侮、困辱而不悔,彼皆无众人之求而有所待于后世者也,其龃龉固宜。

    若夫智谋功名之士,窥时俯仰以赴势物之会,而辄不遇者,乃亦不可胜数。

    辩足以移万物,而穷于用说之时;

    谋足以夺三军,而辱于右武之国,此又何说哉!

    嗟乎!

    彼有所待而不遇者,其知之矣。

    君年五十九,以嘉祐某年某月某甲子葬真州之扬子县甘露乡某所之原。

    夫人李氏。

    子男瓌,不仕;

    璋,真州司户参军;

    琦,太庙斋郎;

    琳,进士。

    女子五人,已嫁二人,进士周奉先、泰州泰兴县令陶舜元。

    铭曰:有拔而起之,莫挤而止之。

    呜呼许君!

    而已于斯,谁或使之?

  •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 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

    其师若友,岂尽同哉?

    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

    曰,学圣人而已矣。

    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

    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

    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

    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

    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

    正之盖亦常云尔。

    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

    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

    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

    官有守,私系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