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
遂入越。
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
吴子将许之。
伍员曰:“不可。
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
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
惎浇能戒之。
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
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
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
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
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
姬之衰也,日可俟也。
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 弗听。
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
”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王曰:“然则德我乎?
”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
”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
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
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
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
汉东之国,随为大。
随张,必弃小国。
小国离,楚之利也。
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
”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
”斗伯比曰:“以为后图。
少师得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
随侯将许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
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
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
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上思利民,忠也;
祝史正辞,信也。
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
”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
”对曰:“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
’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
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
’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
’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
所谓馨香,无谗慝也。
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
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
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
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
“不可。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
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
子于郑国,栋也。
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
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
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
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
子皮曰:“善哉!
虎不敏。
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我,小人也。
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
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
微子之言,吾不知也。
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
’今而后知不足。
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
”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
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
”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
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吴公子札来聘。
……请观于周乐。
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
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
忧而不困者也。
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
”为之歌《王》曰:“美哉!
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
”为之歌《郑》,曰:“美哉!
其细已甚,民弗堪也。
是其先亡乎!
”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
大风也哉!
表东海者,其大公乎?
国未可量也。
”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
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
”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
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
”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
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为之歌《唐》,曰:“思深哉!
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
不然,何忧之远也?
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
”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
”自《郐》以下无讥焉!
为之歌《小雅》,曰。
“美哉!
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
犹有先王之遗民焉!
”为之歌《大雅》,曰:“广哉!
熙熙乎!
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为之歌《颂》,曰:“至矣哉!
直而不倨,曲而不屈;
迩而不逼,远而不携;
迁而不淫,复而不厌;
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用而不匮,广而不宣;
施而不费,取而不贪;
处而不底,行而不流。
五声和,八风平;
节有度,守有序。
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箾》、《南龠》者,曰:“美哉,犹有憾!
”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
”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
”见舞《大夏》者,曰:“美哉!
勤而不德。
非禹,其谁能修之!
”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
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
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
观止矣!
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徧 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
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
侨也惑之。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
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贰则子之家坏。
何没没也?
将焉用贿?
夫令名,德之舆也。
德,国家之基也。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
’有令德也夫!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有令名也夫!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
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
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宣子说,乃轻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