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

    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 秦围赵之邯郸。

    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

    今齐闵王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

    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

    ”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

    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

    胜也何敢言事!

    ”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

    梁客辛垣衍安在?

    吾请为君责而归之!

    ”平原君曰:“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

    ”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先生。

    ”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

    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

    ”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

    ”辛垣衍许诺。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

    辛垣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

    今吾视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为久居此围城中而不去也?

    ”鲁连曰:“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

    今众人不知,则为一身。

    彼秦,弃礼义,上首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而遂正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

    ”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

    ”辛垣衍曰:“燕则吾请以从矣;

    若乃梁,则吾梁人也,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

    ”鲁连曰:“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

    使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

    ”辛垣衍曰:“秦称帝之害将奈何?

    ”鲁仲连曰:“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率天下诸侯而朝周。

    周贫且微,诸侯莫朝,而齐独朝之。

    居岁余,周烈王崩,诸侯皆吊,齐后往。

    周怒,赴于齐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则斮之!

    ’威王勃然怒曰:‘叱嗟!

    而母,婢也!

    ’卒为天下笑。

    故生则朝周,死则叱之,诚不忍其求也。

    彼天子固然,其无足怪。

    ”辛垣衍曰:“先生独未见夫仆乎?

    十人而从一人者,宁力不胜、智不若邪?

    畏之也。

    ”鲁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邪?

    ”辛垣衍曰:“然。

    ”鲁仲连曰:“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

    ”辛垣衍怏然不悦,曰:“嘻!

    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

    ”鲁仲连曰:“固也!

    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

    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侯;

    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而欲令之死。

    曷为与人俱称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

    ““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谓鲁人曰:‘子将何以待吾君?

    ’鲁人曰:‘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

    ’夷维子曰:‘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

    彼吾君者,天子也。

    天子巡狩,诸侯辟舍,纳筦键,摄衽抱几,视膳于堂下;

    天子已食,而听退朝也。

    ’鲁人投其钥,不果纳,不得入于鲁。

    将之薛,假涂于邹。

    当是时,邹君死,闵王欲入吊。

    夷维子谓邹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将倍殡柩,设北面于南方,然后天子南面吊也。

    ’邹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将伏剑而死。

    ’故不敢入于邹。

    邹、鲁之臣,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鲁之臣,不果纳。

    今秦万乘之国,梁亦万乘之国,交有称王之名。

    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是使三晋之大臣,不如邹、鲁之仆妾也。

    “且秦无已而帝,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谓不肖,而予其所谓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

    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

    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

    ”于是辛垣衍起,再拜谢曰:“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

    吾请去,不敢复言帝秦!

    ”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秦军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

    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

    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

    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

    仲连不忍为也。

    ”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 海鸟曰“爰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

    臧文仲使国人祭之。

    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

    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

    故慎制祀以为国典。

    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非是族也,不在祀典。

    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

    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

    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

    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议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供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雨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

    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

    夏后氏禘黄帝面祖颛顼,郊鲧而宗禹;

    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

    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

    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

    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

    高圉、太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

    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

    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民质也;

    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

    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

    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

    非是,不在祀典。

    今海鸟至,已不知而犯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知矣。

    夫仁者讲功,而知者处物。

    无功而祀之,非仁也;

    不知而不问,非知也。

    今兹海其有灾乎?

    夫广川之鸟兽,恒知而避其灾也。

    ”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

    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信吾过也。

    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

    ”使书以为三策。

  • 鳲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鳲鸠在桑,其子在梅。

    淑人君子,其带伊丝。

    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鳲鸠在桑,其子在棘。

    淑人君子,其仪不忒。

    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鳲鸠在桑,其子在榛。

    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

    胡不万年?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

    民亦无恙邪?

    王亦无恙邪?

    ”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苟无民, 何以有君?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

    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

    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

    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

    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

    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於陵子仲尚存乎?

    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

    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 仰飞鸟兮乌鸢。

    凌玄虚兮号翩翩。

    集洲渚兮优恣。

    啄虾矫翮兮云间。

    任厥性兮往还。

    妾无罪兮负地。

    有何辜兮谴天。

    帆帆独兮西往。

    孰知返兮何年。

    心惙惙兮若割。

    泪泫泫兮双悬。

    彼飞鸟兮鸢鸟。

    已回翔兮翕苏。

    心在专兮素虾。

    何居食兮江湖。

    徊复翔兮游颺。

    去复返兮于乎。

    始事君兮去家。

    终我命兮君都。

    终来遇兮何辜。

    离我国兮去吴。

    妻衣褐兮为婢。

    夫去冕兮为奴。

    岁遥遥兮难极。

    冤悲痛兮心恻。

    肠千结兮服膺。

    于乎哀兮忘食。

    愿我身兮如鸟。

    身翱翔兮矫翼。

    去我国兮心摇。

    情愤惋兮谁识。

  • 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疾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憾。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卒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皆尽。乡邻纷纷给其衣物,且为之伐木建第,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

  •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 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

    与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

    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