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 曾子寝疾,病。

    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

    ”子春曰:“止!

    ”曾子闻之,瞿然曰:“呼!

    ”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

    ”曾子曰:“然。

    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箦。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

    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吾何求哉?

    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

    反席未安而没。

  •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

    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

    ”对曰:“然。

    ”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曰:“未尝为宝。

    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

    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

    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

    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

    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

    此楚国之宝也。

    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

    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

    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

    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

    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

    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

    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 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