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

    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

    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

    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句践,而又宥赦之。

    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

    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

    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

    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

    勾践请盟。

    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

    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

    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

    天王岂辱裁之?

    亦征诸侯之礼也。

    ’”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

    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

    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

    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何谓也?

    ”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

    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

    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

    ”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

    ”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

    ”有子曰:“然。

    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

    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

    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

    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

    ’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

    有子曰:“然!

    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

    ”曾子曰:“子何以知之?

    ”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

    以斯知不欲速朽也。

    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

    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 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

    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槁,助生阜也。

    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罜,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

    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麋,鸟翼鷇卵,虫舍蚔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

    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

    是良罟也!

    为我得法。

    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

    ”师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 曾子寝疾,病。

    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

    ”子春曰:“止!

    ”曾子闻之,瞿然曰:“呼!

    ”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

    ”曾子曰:“然。

    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箦。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

    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吾何求哉?

    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

    反席未安而没。

  •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

    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

    ”对曰:“然。

    ”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曰:“未尝为宝。

    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

    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

    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

    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

    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

    此楚国之宝也。

    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

    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

    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

    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

    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

    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

    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