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 冰轮斜辗镜天长。

    江练隐寒光。

    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根。

    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顶水微茫。

    秋色满江乡。

    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

    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 郊原初过雨。

    见败叶零乱,风定犹舞。

    斜阳挂深树。

    映浓愁浅黛,遥山眉妩。

    来时旧路。

    尚岩花、娇黄半吐。

    到而今,唯有溪边流水,见人如故。

    无语。

    邮亭深静,下马还寻,旧曾题处。

    无聊倦旅。

    伤离恨,最愁苦。

    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

    念沈沈、小阁幽窗,有时梦去。

  •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

    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

    想幽欢。

    土花庭甃,虫网阑干。

    无端。

    啼蛄搅夜,恨随团扇,苦近秋莲。

    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

    故园晚、强留诗酒,新雁远、不致寒暄。

    隔苍烟。

    楚香罗袖,谁伴婵娟。

  •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

    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

    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浮。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