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

  •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栏 通:阑)

  • 园林晴昼春谁主。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

    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

    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

    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

    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

    当上苑柳秾时,别馆花深处。

    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 路远仙城,自王郎去后,芳卿憔悴。

    锦段镜空,重铺步障新绮。

    凡花瘦不禁秋,幻腻玉、腴红鲜丽。

    相携。

    试新妆乍毕,交扶轻醉。

    长记断桥外。

    骤玉骢过处,千娇凝睇。

    昨梦顿醒,依约旧时眉翠。

    愁边暮合碧云,倩唱入、六幺声里。

    风起。

    舞斜阳、阑干十二。

  •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

    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

    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

    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

    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

    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

    ”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

    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

    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

    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

    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

    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

    呜呼!

    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 卷珠箔。

    朝雨轻阴乍阁。

    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

    东风妒花恶。

    吹落。

    梢头嫩萼。

    屏山掩,沈水倦熏,中酒心情怕杯勺。

    寻思旧京洛。

    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

    障泥油壁催梳掠。

    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

    又争信漂泊。

    寂寞。

    念行乐。

    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

    琼枝璧月春如昨。

    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

    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 萱草栏干,榴花庭院。

    悄无人语重帘卷。

    屏山掩梦不多时,斜风雨细江南岸。

    昼漏初传,林莺百啭。

    日长暗记残香篆。

    洞房消息有谁知,几回欲问梁间燕。

  • 绿树听鹈鴂。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 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著,一牛吃过柳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