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破残烟入夜风。

    一轩明月上帘栊。

    因惊路远人还远,纵得心同寝未同。

    情脉脉,意忡忡。

    碧云归去认无踪。

    只应会向前生里,爱把鸳鸯两处笼。

  • 红杏香中,绿杨影里,画桥春水泠泠。

    深沉院满,风送卖花声。

    又是清明近也,粉墙畔,时有迁莺。

    当此际,人传天上,特降玉麒麟。

    风云。

    今会遇,名邦坐抚,入侍严宸。

    更儿孙兰玉,都是宁馨。

    脆管繁弦竞奏,蕙炉袅,沉水烟轻。

    华筵罢,江城回首,一点寿星明。

  •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

    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

    此时凝睇。

    谁会凭栏意。

    (栏 通:阑)

  •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烟暝酒旗斜。

    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 风消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

    桂华流瓦。

    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

    看楚女纤腰一把。

    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钿车罗帕。

    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年光是也。

    唯只见、旧情衰谢。

    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

    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娉娉袅袅,恰近十三余,春未透。

    花枝瘦。

    正是愁时候。

    寻花载酒。

    肯落谁人后。

    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

    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

    君知否。

    千里犹回首。

  • 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

    又还是、秋将暮。

  •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

    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

    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