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

    寺人披请见。

    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即至。

    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夫袪犹在,女其行乎!

    ”对曰:“臣谓君之入也,其知之矣。

    若犹未也,又将及难。

    君命无二,古之制也。

    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人、狄人、余何有焉?

    即位,其无蒲、狄乎!

    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

    君若易之,何辱命焉?

    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公见之,以难告。

    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

    己丑晦,公宫火。

    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 笃公刘,匪居匪康。

    乃埸乃疆,乃积乃仓;

    乃裹餱粮,于橐于囊。

    思辑用光,弓矢斯张;

    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

    既庶既繁,既顺乃宣,而无永叹。

    陟则在巘,复降在原。

    何以舟之?

    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

    瞻彼溥原,乃陟南冈。

    乃觏于京,京师之野。

    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

    跄跄济济,俾筵俾几。

    既登乃依,乃造其曹。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

    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

    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其军三单,度其隰原。

    彻田为粮,度其夕阳。

    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

    爰众爰有,夹其皇涧。

    溯其过涧。

    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我心忧伤,念昔先人。

    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人之齐圣,饮酒温克。

    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教诲尔子,式穀似之。

    题彼脊令,载飞载鸣。

    我日斯迈,而月斯征。

    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哀我填寡,宜岸宜狱。

    握粟出卜,自何能穀?

    温温恭人,如集于木。

    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

    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

    伍举为介。

    将入馆,郑人恶之。

    使行人子羽与之言,乃馆于外。

    既聘,将以众逆。

    子产患之,使子羽辞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请墠听命!

    ”令尹使太宰伯州犁对曰:“君辱贶寡大夫围,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

    ’围布几筵,告于庄、共之庙而来。

    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

    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

    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将不得为寡君老,其蔑以复矣。

    唯大夫图之!

    ”子羽曰:“小国无罪,恃实其罪。

    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

    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其敢爱丰氏之祧?

    ”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

    许之。

  •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

    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

    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

    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

    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钖鸾和铃,昭其声也;

    三辰旂旗,昭其明也。

    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

    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

    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官之失德,宠赂章也。

    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

    其若之何?”公不听。

  •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